明末封疆

第482章 抵达京都(2 / 2)

而那些被称作“敌人”的平户人和岛原人,是否真的十恶不赦?

溪水依旧潺潺,烤鱼的香气似乎还萦绕在鼻尖,但旅途的氛围,已悄然蒙上了一层现实的阴霾与思考的重量。

京都之路,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遥远和虚幻。

历经数日跋涉,绕过关卡,穿越北九州的山林与近畿的平原,伪装精良的商队终于望见了京都盆地的轮廓。

当那座被群山环抱、流淌着鸭川与桂川的千年古都,在初夏明媚的阳光下铺陈开来时,饶是见多识广的魏渊,眼中也掠过一丝惊叹。

京都的繁华,不同于平户的海港喧嚣,也不同于江户的武家峥嵘。它像一幅精心绘制的浮世绘,古老的神社佛阁,清水寺、金阁寺的飞檐在远处山间隐现,与熙攘的市井烟火交织共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宽阔的朱雀大路两旁,鳞次栉比的町屋挂着五颜六色的暖帘,招幌在风中轻摇。

空气中弥漫着复杂的味道,新刨木料的清香、高级线香的幽韵、烤鳗鱼的焦香、以及人群聚集处淡淡的汗味。

街道上人流如织,构成流动的色彩长河。

身着素雅和服的公卿侍女乘坐着黑漆牛车,在扈从的开道下缓缓而行,帘幕低垂,尽显神秘与矜贵。

趾高气扬的武士,多为各藩驻京都的“留守居役”或幕府役人,腰挎长短刀,昂首阔步。

更多的是形形色色的町人,绸缎庄的掌柜、酒屋的伙计、挑着担子的行商、身着艳丽振袖的游女在茶屋前巧笑倩兮。

还有来自各地的僧侣、浪人、工匠,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又等级森严的浮世绘卷。

在松浦善卫门的指引下,商队特意绕行经过着名的“西阵”地区。

这里是全日本最高级丝织品“西阵织”的产地。

无数织坊内,传出有节奏的机杼声,如同城市的脉搏。店铺橱窗里陈列的织锦,图案繁复,色彩绚烂,金线银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彰显着这座古都沉淀千年的奢华底蕴。

沿着鸭川行走,又是另一番景象。

清澈的河水穿城而过,两岸杨柳依依。

河滩上,是庶民的乐园。纳凉的市民铺着草席,吃着便当,孩童追逐嬉戏。

更有许多露天的茶摊、小吃摊,售卖着团子、鲷鱼烧、渍物等平民美食,烟火气十足。

几座雅致的料亭临水而建,隐约可见艺妓抱着三弦的身影和婉转的歌声飘出,那是公卿富商们的销金窟。

京都,这座“平安京”,既是日本精神的象征,神道教与佛教的圣地,也是财富、权力、艺术与欲望交织的熔炉。

表面的繁华与秩序之下,是幕府严密监控的阴影,是公卿贵族徒有其表的困窘,也是无数野心与算计悄然滋生的温床。

在松浦善卫门熟稔的引领下,商队避开喧闹的主干道,拐入一条相对清净、铺着青石板的后街小巷。

最终停在一家名为“藤屋”的旅笼门前。旅笼门面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门口挂着印有藤蔓图案的暖帘。

“藤屋的老板娘阿藤婆,是我的老相识了,为人可靠,嘴巴也严。”

松浦善卫门低声对魏渊和有马义次介绍道。他上前熟络地与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妇人打招呼:

“阿藤婆,好久不见!带了些堺港的朋友来叨扰了。”

阿藤婆眯着眼打量了一下商队,目光在气质不凡的魏渊和略显局促的细川尚兴身上略作停留,随即露出热情的笑容:

“哎呀,是善卫门少爷啊!快请进快请进!地方都给您留着呢!”

显然,松浦家与这藤屋有着不浅的交情和信任。

藤屋内部是典型的町家构造,有个小小的庭院,栽种着几竿翠竹和一株老梅。

房间是传统的榻榻米和室,虽然不算奢华,但胜在清净、安全。商队众人被妥善安顿在后院相连的几个房间内,马匹货物也有专门的地方存放。

这种闹中取静、又有熟人照应的落脚点,正是进行秘密活动的最佳选择。

安顿下来后,魏渊、有马义次、松浦善卫门、牛金聚在魏渊的房间内,关紧了门窗。

细川尚兴被安排在隔壁,由两名武士“陪同”。

“地方是安顿好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把我们的‘心意’,送到御所那位贵人手中了。”

魏渊开门见山,手指轻轻敲击着矮几。

众人面色凝重。直接求见天皇?那是痴人说梦。

御所戒备森严,由幕府直属的京都所司代严密把守。天皇的一举一动,都在幕府眼皮底下。

“关键在于‘渠道’和‘名目’。”

经验老道的有马义次沉吟道。

“公卿大臣们虽然无权,但他们是连接御所和外界的唯一桥梁。特别是那些负责管理‘禁里御料’和宫廷事务的‘藏人’、‘内侍’、‘女官’等近侍之臣。他们最清楚天皇的窘迫,也最容易接触到天皇本人或传达信息。”

松浦善卫门补充道:

“京都豪商,尤其像角仓家、茶屋家这样世代经营、财力雄厚,且与公卿贵族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御用商人’,往往承担着为宫廷采办物资、甚至暗中提供借贷的角色。他们或许能牵线搭桥。”

喜欢明末封疆请大家收藏:明末封疆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