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水产,池塘中还会长出丰富的植物资源。莲藕、茭白和荸荠都是顶呱呱的好菜,芦苇可用作编织或者燃料,菖蒲用来驱蚊,折耳根和水葫芦割来喂猪。
根本没有无用之物!
哪怕是河底的淤泥,也是上等的肥料。每十年放干一次池塘,将这些淤泥挖出来,搅拌进农田的土壤中,这就是所谓的“翻塘”。
华族以农业独步天下,口袋里的东西那可太多了。
反观某不愿透露姓名的三哥,雨季降雨那么充沛,旱季时间那么长。唉,人家就是不挖池塘,人家就是旱季等死!
堆肥是华族的另一项独特科技,该技术完美的解决了人类集中定居后的粪便处理问题。将容易滋生瘟疫的粪便改造成价值不菲的农田肥料。
反观其他文明,在现代污水处理技术出现之前的几千年时间里,始终未能解决这一问题。因此造成的后果是他们的城市都是名副其实的粪都,不但臭气熏天而且滋生各种瘟疫。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不过也不是没有好处,他们为此发明了高跟鞋和香水不是。
不怪他们无法直接利用粪便,未经堆肥处理的粪便含氮过高且有很多有害菌,直接施肥反而会对作物产生严重危害。
选择地势较高远离居民区的位置作为堆肥场所,如果雨季雨水太多,也可以搭建一些简易的棚子遮雨。
先在底层铺设一层切碎的干草,芦苇、秸秆、枯叶、木屑都是不错的原料,一指厚左右。
干草上铺铺一层粪便,以人畜粪便为主,包括吃剩的厨余垃圾和动物昆虫尸体都能丢进去。
第三层是草木灰拌上田园土,起到调节酸碱度的作用。
按照这个顺序一层一层往上堆,直到堆成一个馒头一样的小山包,这个就叫堆肥。
堆肥是人类早期的发酵工程,利用田园土中的微生物发酵,将粪便中碳氮物质分解成植株容易吸收的形式。
同时堆肥产生的高温,又能杀死其中的有害菌和虫卵,可谓一举两得。
堆肥7到10 天后要进行翻堆操作,一方面补充水分,另一方面将外层未充分发酵的原料推入堆肥内部。
翻堆两到三次后,粪便失去原有的形态,和秸秆田园土等原料完全结合,形成深褐色、没有臭味、略带泥土腥气,手感疏松的颗粒状。
这个才叫农家肥,而不是很多人想象中臭气熏天的大粪直接往菜园子里泼。
两项华族的独门绝学,耗费62个投资点,最后还剩1点,也做不了什么大事,大家决定将支配权交给班长。
老陆看看居民区新建成的几座草顶房屋,总觉得哪哪不对劲,仔细一想,原来是屋前屋后没有种菜。
这还了得?这“华”味不够啊!于是陆远亲自传授种菜技巧,少华部落掌握葫芦和甜瓜的种植。
至此,对少华文明再部落时代的投资完全结束,导师们退至一开始的“大洞”中,选择时间加速。
喜欢多个妹妹重生不亏请大家收藏:多个妹妹重生不亏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