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和平下。
平户城在舔舐伤口,而岛原半岛,那压抑已久的熔岩,也将在魏渊的推动下,提前喷发!
细川军的溃败,如同一块投入死水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演变为席卷九州的怒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平户城,这座曾经不起眼的港口藩城,如今成了风暴的中心,一块散发着危险而诱人光芒的磁石。
曾经散落四方、心怀故主或满腔怨愤的豪族遗脉、失主浪人,如同被无形的号角召唤,从九州的各个角落涌向这里。
通往平户的道路上,旅人络绎不绝,他们的身份各异,却都带着相似的烙印。被时代剥夺的荣光,以及对德川幕府刻骨的恨意。
一队风尘仆仆的武士抵达城下,为首的是一位须发皆白、眼神却依旧锐利如鹰的老者。他身着洗得发白、却依旧能辨认出龙造寺家“三つ巴”纹的阵羽织。
他正是龙造寺隆信的旧臣,锅岛直茂时代被边缘化的百武贤兼。他身后跟着数十名同样沧桑的武士,腰间佩刀虽旧,刃口却寒光闪烁,刀镡上依稀可见“五州太守”时代的辉煌印记。
他们在松浦英介面前单膝跪地,声音沉郁如铁:
“龙造寺家旧臣百武贤兼,率部愿效犬马之劳!愿以残躯,洗刷关原之耻,重振北九州雄风!”
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战力,更是龙造寺家在九州北部残余的影响力网络。
从熊本的深山密林中,悄然潜行而至的是一群沉默而坚毅的武士。他们人数不多,但个个眼神如磐石,随身携带的包裹里,除了简陋的武器,便是被摩挲得发亮、甚至边缘破损的圣母像或十字架。
为首者小西行景,是小西行长的远房族侄,家族覆灭时侥幸逃脱。他对着魏渊和英介深深鞠躬:
“愿为主道而战,为先主雪恨!熊本、天草一带,仍有心向吾主的兄弟,只待大人召唤!”
他们是信仰与仇恨浇铸的利刃。
看似寻常的商队络绎不绝地进入城下町,卸下粮食、布匹甚至海外奇珍。
然而,在卸货的喧嚣掩盖下,沉重的木箱底层,藏着被油布包裹严实的刀剑、枪头甚至少量火绳枪。
这些是原日向延冈藩主有马晴信的旧部,以行商身份作掩护,在原田左卫门的指挥下,构筑起一条隐秘的补给与情报通道。
原田对田川七左卫门低语,两人在灯火摇曳的密室中交换着情报。
平户城内外的景象更是沸腾。
浪人集市人满为患,铁匠铺的炉火日夜不息,映红了半边天。
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与激昂的议论声交织在一起。
农夫们交出了农具,锄头、镰刀在锻炉中被重新熔铸,打制成简陋但致命的枪尖矛头。
老渔夫贡献出船上沉重的铁锚和锁链,被巧手的工匠敲打成一片片可以护住要害的简易胴甲片。
虔诚的信徒老妇,甚至将家中世代供奉的铜制神佛、祭祀铜铃都送进了熔炉,只为多铸造一颗射向敌人的弹丸。空气中弥漫着焦炭、铁锈和一种混合着狂热与决绝的气息。
范·戴克站在新近加筑的西式棱堡,这是由魏渊指导,结合了日式城堡与荷兰棱堡特点的创新设计,俯瞰着这座如同巨大战争工坊的城市。
他身旁堆放着打开的货箱,里面是崭新的荷兰造火绳枪、成桶的硝石以及珍贵的造船用柚木。
“魏先生。”
范·戴克的声音带着商人的精明和一丝不易察觉的亢奋。
“江户的锁国令像绞索勒住了平户的脖子,也勒住了我们的利润。现在,幕府的刀不仅想切断贸易,还想割断所有人的喉咙。”
他转头看向魏渊,眼睛里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我们荷兰东印度公司,只投资生存者,只站在赢家一边。这些。”
他指了指货箱。
“是‘赊账’,更是我们对‘生存’和‘胜利’的赌注。”
郑森的身影出现在城防工事的最前沿。
他指挥着由浪人、信徒和原藩兵组成的队伍,将二之丸的薄弱处用夯土和石块加筑成带有倾斜角度的“南蛮屏”,以更好地抵御炮火和攀爬。
三之丸的废墟和民居被巧妙地利用起来,挖掘出纵横交错的堑壕与地道,如同蛛网般连接,里面布满了削尖的竹签、火油陷阱和预设的射击孔。
田川七左卫门的海上网络则如同平户延伸出的无形触手。他的快船穿梭于波涛之间,用平户港储存的、来自岛原和本地矿山的优质硫磺,换回必须的稻米、生铁,源源不断地填满平户日益充盈的粮仓和军械库。
喜欢明末封疆请大家收藏:明末封疆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