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官方信路?这可是大事!
幕府对通信管控极严,尤其是涉及外国,尤其是明国的信件,一旦被发现私通,后果不堪设想!
他内心剧烈挣扎起来,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冷汗。一边是幕府的严令和可能的灭顶之灾,另一边是晋国公胞弟许诺的泼天富贵和强大军械。
天平的两端,分量悬殊得让他窒息。
他看着魏渊那真诚而忧虑的眼神,想到岛屋甚兵卫的断言“天赐良机”,再想想当下情形,这位大明朝晋国公的胞弟似乎也确实没有更好的送信途径,巨大的利益诱惑最终压倒了恐惧。
“这…”
松浦隆信咬了咬牙,指节捏得发白,脸上挤出一个艰难的笑容。
“魏明大人所虑极是!安全为重!此事,虽然有些难处,但为了大人的要事,也为了你我双方未来的大计,本藩主定当尽力安排!只是,此信必须密封严实,内容还请魏明大人务必谨慎!”
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冒险一搏,但不忘强调风险,给自己留点余地。
“藩主大人高义!魏明铭记于心!”
魏渊立刻表现出“感激涕零”的样子,“信的内容,鄙人自当万分谨慎,绝不给大人添麻烦!”
拿到松浦隆信许可使用官方信道的承诺后,魏渊立刻回到客房,铺开信纸,研墨提笔。但他的心思却异常冷静。
直接给京师的“家人”写信?那是自投罗网!
魏渊“遇难”的消息恐怕早已传回,那些盼着他死的政敌,必然严加监控晋国公府。
郑芝龙在海上更是布下天罗地网,拦截一切可疑信息。
这条路,死路一条。
他的笔锋一转,在信封上写下了一个远离风暴中心,却绝对忠诚可靠的名字:
李定国、刘文秀亲启。
信件的目的地则是长山群岛。
那里既是抗清前哨,也是魏渊预留的海上退路和奇兵。
至于信的内容,魏渊更是慎之又慎。
他不能使用魏渊的身份,只能用“魏明”的名义。更需防范信件在漫长的传递过程中,被对马藩、朝鲜官员,甚至幕府密探截获私拆。
他提笔,在信纸的开端,写下了一句看似普通问候,实则是晋国公核心圈子最高级别预警和身份确认的暗语:
金鹰在上,
这“金鹰”乃是魏渊所建立的保皇会的经典标识,指向的正是魏渊亲手编纂、只有通过文化课和士兵才能拥有的《保皇策》。
然而寻常会员不知道的是,这本手册不仅包含基本纲领思想、文化口号,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套完整的密码本!
只有持有《保皇策》并知晓特定解密规则的核心成员,才能解读后续内容。
接着,魏渊的信件正文,通篇没有一句连贯的、能直接理解具体内容的话语!映入眼帘的,只有一连串看似杂乱无章的数字组合:
P。17,L。5,#3
P。8,L。12,#9
P。23,L。1,#14
P。10,L。8,#1
P。31,L。3,#4
。。。(以下省略若干行)
每一行的结构都是:页码(Page)+行数(Line)+数字(Number)。
但这仅仅是第一层伪装!
魏渊与李定国、武安国、孙传庭等核心统帅早有约定,在依据《保皇策》手册进行解密时,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实际查阅的页码=信中所写页码—1
实际查阅的行数=信中所写行数+3
找到该页该行后,取该行文字的第#(数字)个字。
例如,信中第一行:P。17,L。5,#3
李定国收到后,会查阅《保皇策》第16页(17—1)
找到该页第8行(5+3)
取该行的第3个字
而更绝的是,这些页码、行数、数字的组合,并非随意书写,其排列规律按照1314的循环进行,具体规则只有核心成员知晓,用于校验真伪和防止顺序错乱。
即使敌人侥幸获得一本《保皇策》,不知道页码行数的加减规则,更不知道1314的校验规律,面对这堆数字,也如同看天书,绝无可能破译!
魏渊笔走龙蛇,将需要传达的核心信息——自己平安、身处日本平户、计划借助九州势力破局、需大明力量进行海上策应等关键指令——全部转化为这一串串冰冷而安全的数字密码。
封好火漆,盖上随身携带的无署名印花,魏渊将这份承载着破局希望与无限杀机的密信,交给了松浦隆信派来的、负责官方信路的心腹武士。
看着武士恭敬地捧着信离开,魏渊的目光投向窗外平户城灰蒙蒙的天空。
金鹰的暗语已发出,剩下的就是等着密码种子发芽了。
当魏渊、郑森、牛金三人的身影终于出现在町屋的小院门口时,早已急得像热锅上蚂蚁的范尼几乎是冲了出来。
“上帝啊!你们终于回来了!”
范尼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和如释重负。他双手合十,激动地在胸前划着十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感谢主的庇佑!感谢主的庇佑!我一整夜都在祈祷…松浦派人来说留宿藩邸,我…我真担心…”
他语无伦次,那份发自内心的关切溢于言表。他的动作和话语,虔诚而自然,是信仰带来的本能反应。
魏渊拍了拍他的肩膀,温言道:
“范尼先生有心了,一切安好。”
郑森和牛金也点头示意没事。
然而,就在范尼划十字、低声感谢上帝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在巷口一株老槐树的阴影下,一个身影如同融入背景般静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