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在明末

第436集 最后的裁决(2 / 2)

枢机主教迅速记录着。

“然!”徐静姝话锋一转,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英格兰之行为,仍有过当之处!悍然兴兵,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破坏印度洋和平,此乃事实!故,敕令第二、三、四条必须严格执行:

* **即刻释放所有荷兰俘虏(包括高级军官及重要商人),不得延误!**

* **归还从荷兰商馆、仓库及船只上掠夺之非属葡萄牙原产的所有货物、金银及重要文件!**

* **赔偿荷兰东印度公司因其军事行动所造成之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由教廷特使核定!**

* **严惩在战争中有滥杀、掠夺平民等暴行之军官士兵,将其名单及惩处结果上报教廷!**

枢机主教一边记录,一边暗自点头,明白这是教皇在给双方台阶下的同时,也在展示教廷的裁决权。

“最后,”徐静姝的嘴角再次浮现那抹意味深长的弧度,“为平息争端,彰显上帝之仁爱与教廷之公正,也为避免此类因武力失衡而引发的冲突再度发生……本宫决定,特准荷兰东印度公司向大明帝国订购新型铁甲战舰两艘,规格与售予英格兰者等同(五千吨级,装备120毫米后膛炮十二门)。荷兰方面需以合理市价购买,大明将优先安排建造与交付。”

**荷兰的转怒为喜与新棋局**

当教皇的最终裁决和附加的“特许”消息传回阿姆斯特丹时,荷兰大议长约翰·德·维特的心情经历了从极度失望到狂喜的剧烈起伏。

最初听到教皇没有强制英格兰完全退出孟买时,德·维特几乎要将手中的郁金香酒杯捏碎,愤怒地咆哮:“不公!这是对强盗的纵容!”但当听到后面关于归还俘虏、赔偿损失,尤其是那句“特准荷兰订购大明铁甲舰两艘”时,他所有的怒火瞬间被巨大的惊喜所取代。

“铁甲舰!和大明卖给英格兰的一样?!”德·维特猛地从椅子上跳起来,在铺着厚重波斯地毯的议事厅里来回踱步,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两艘!太好了!这比夺回一个孟买更重要!英格兰人倚仗的不就是那三艘明国巨舰吗?现在我们也能有了!而且教皇陛下是‘特准’我们购买,这是对我们遭受不公的补偿!”

他立刻召集东印度公司的董事们。当宣布这个消息时,整个会议室沸腾了。董事们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大议长!这是天赐良机!”一位董事激动地喊道,“有了大明铁甲舰,我们的海军实力将发生质的飞跃!英格兰人的优势将荡然无存!我们不仅可以保卫剩余的据点,更能寻找机会,一雪孟买之耻!”

“没错!”另一位董事附和道,“教皇陛下的裁决看似偏向英格兰,实则给了我们翻盘的关键!赔偿金和归还的货物是小事,这两艘铁甲舰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我们立刻筹集资金,派出最精干的团队前往大明,务必以最快速度将战舰接回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德·维特满意地看着群情激昂的董事们,心中的算盘打得飞快。徐静姝的“和稀泥”手段,他岂能看不透?教皇(或者说雅妃)根本不在乎荷兰和英格兰谁死谁活,她在乎的是平衡和利益。用两艘铁甲舰作为安抚,既给了荷兰翻身的希望,让荷兰继续牵制英格兰,又让大明赚取了丰厚的利润,还维持了教廷“调停者”的表面形象。这是一石三鸟的高招。

“立刻回复罗马教廷,”德·维特沉声道,“荷兰联省共和国及东印度公司,无条件接受教皇陛下神圣而公正的裁决!我们感谢陛下主持公道,勒令英格兰归还俘虏及财物,并严惩暴行!对于陛下的额外恩典——特许购买大明铁甲舰,我们感激涕零!荷兰将即刻派出全权特使,携带足额款项前往大明帝国洽谈购舰事宜!”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与期待:“同时,命令东印度公司在印度洋的所有力量,收缩防御,积蓄力量。告诉小伙子们,忍耐!等我们的‘海上堡垒’到来之日,就是向英格兰讨还血债之时!孟买,我们迟早要拿回来!”

一场险些引发欧洲全面对抗和大明直接军事干预的危机,就这样在徐静姝看似“和稀泥”、实则深谙大国博弈精髓的操作下,暂时平息了。英格兰保住了孟买的实际控制权,但付出了赔偿和名誉上的些许损失,并且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教皇(背后是大明)的威慑力。荷兰虽然没能立刻夺回失地,却意外获得了梦寐以求的、能与英格兰抗衡的终极武器——大明铁甲舰,复仇的火焰在暂时压抑后燃烧得更加炽烈。

而在遥远的东方紫禁城和美洲的永昌市,永昌帝和太子王锦繁收到来自罗马的简报时,也只是淡然一笑。他们理解徐静姝的用意:让欧洲人在印度洋继续互相撕咬吧。大明的目光,早已投向更辽阔的星辰大海和亟待开发的新大陆。铁甲舰的订单,不过是帝国庞大工业机器运转时顺带收获的一点红利。真正的棋局,才刚刚开始。雅妃在欧洲的纵横捭阖,与郑宏、朱和伟在美洲的拓土开疆,王锦繁在南大洲的励精图治,共同编织着大明帝国笼罩全球的日月旗帜之网。至于荷兰和英格兰的恩怨?那不过是这张巨网边缘,两只蝼蚁的喧嚣罢了。只要不触及大明的核心利益,让他们斗去,斗得越凶,大明这渔翁的收获,或许就越丰厚。

喜欢王凌在明末请大家收藏:王凌在明末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