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二十六年夏,齐桓公在葵丘与诸侯会盟。晋献公本打算参加这次会盟,但因夏季天气炎热,晋献公年事已高,在路上偶感风寒,便病倒了。想参加会盟已不可能,不得不返回晋国。
献公病情越来越重,不得不安排后事。献公对荀息说:“我让奚齐继承君位,但他还年幼,大臣们都不服,恐怕会出乱子,你能扶立他吗?”
荀息说:“能。”
献公问:“你用什么做保证?”
荀息回答说:“即使您死而复生也不会后悔,而活着的我也不会感到惭愧,用这作凭证。”
献公把奚齐交付给荀息。荀息做相国,掌管国家政务。不久后,晋献公便撒手人寰。荀息谨遵承诺,全力扶持年幼的奚齐登上君位。然而将军里克等大臣心中不服,他们认为奚齐并非合适的君主人选,私下里开始谋划。
里克、邳郑想接回重耳,联合了数位大臣、三位公子的党徒作乱。里克对荀息说:“三个方面的怨恨都鼓动起来了,外有秦国相助,内有晋国百姓帮助他们,你打算怎么办?”
荀息说:“我不能辜负对先君的承诺。”
里克等在晋献公的葬礼上发动了政变。他们率领着亲信士兵,冲进灵堂,将毫无防备的奚齐斩杀于献公灵前。荀息得知消息后,悲痛欲绝,他深感自己辜负了献公的托付。但他并未放弃,又立了奚齐的弟弟悼子为君。
里克并未就此罢休,他再次发动政变,悼子也惨遭杀害。荀息看着这混乱的局面,觉得自己已无颜面对献公,最终选择了自杀。晋国陷入了一场激烈的权力纷争之中,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国家局势岌岌可危。
里克连杀了两位年幼君主,使得晋国君位出现真空。里克是一位有正义感的将军,对当年太子申生遭诬陷,不辩白、不逃走,以死证清白。里克深感痛心和鸣不平。里克认为奚齐与悼子不具备做君王的资格,里克要立的人是公子重耳。
里克派使者前往重耳流亡之地,诚恳相邀:“如今国内局势动荡,公子您乃贤德之人,若能回国继承君位,晋国定能重归太平。”
重耳却心存顾虑,他深知国内权力斗争复杂,担心回国后会陷入危险,便婉拒道:“我违背父命出逃在外,父亲离世也未能尽孝,怎有颜面回国继位,还望将军另选贤能。”
使者无奈返回告知里克。里克并未气馁,转而将目光投向了公子夷吾。夷吾得知消息后,准备回国,便与谋士商议。谋士吕省、郤芮劝道:“国内还有公子可以继位,却到国外早,不得不让人产生疑虑。应该求助秦国,借助强国的力量回晋国,就会很安全。”
夷吾派郤芮为使臣,带着厚礼贿赂秦国,并与秦国约定:“如果我能回到晋国为君,我愿意把晋国河西的地方送给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