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故事志

:大唐风云续章(1 / 1)

上回书说到,唐太宗李世民龙御归天,晋王李治登基为帝,是为唐高宗。高宗即位之初,秉持着太宗皇帝的遗训,重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继续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大唐江山在平稳中延续着繁荣昌盛的势头,百姓们也都安居乐业,传颂着贞观遗风的恩泽。

但这朝堂之上,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咱们先说说这后宫之事。高宗皇帝的原配皇后王氏,出身名门,端庄贤淑,可却一直未能诞下子嗣,在这后宫之中,无子可是一大隐患。而此时,武媚娘从感业寺再度入宫,凭借着美貌与聪慧,迅速获得了高宗的宠爱。这武媚娘可不简单,她心思缜密,野心勃勃,入宫之后便开始谋划着上位之路。

一日,王皇后听闻武媚娘有孕,心中又妒又急,与萧淑妃商议对策。萧淑妃本就与武媚娘争宠,更是恨得牙痒痒,说道:“皇后娘娘,这武媚娘如今得宠又有身孕,日后怕是要骑到我们头上,我们得想个法子治治她。”王皇后皱眉道:“能有什么法子?陛下如今满心都在她身上。”二人正说着,却不知隔墙有耳,武媚娘的心腹将这话一字不漏地传了回去。武媚娘得知后,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心中已然有了算计。

不久之后,武媚娘诞下一位公主,高宗皇帝欣喜若狂,时常来看望。一日,王皇后按例前来探望小公主,逗弄一番后便离开了。谁料,王皇后前脚刚走,武媚娘竟亲手掐死了自己的女儿,随后又装作若无其事,只等高宗到来。高宗一进房间,武媚娘便放声大哭,说公主被人害死了。高宗大惊失色,忙问左右,得知王皇后刚刚来过,顿时怒不可遏:“皇后,你为何如此狠心!”王皇后吓得瘫倒在地,百口莫辩。从此,高宗对王皇后的感情一落千丈,心中萌生出了废后的念头。

朝堂之上,高宗提出废后之事,却遭到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的强烈反对。褚遂良伏地痛哭:“陛下,王皇后出身名门,贤良淑德,并无过错,怎能轻易废后?且先帝临终前,曾将陛下与皇后托付于臣等,臣等万死不能从命!”长孙无忌也在一旁苦苦相劝。高宗心中不悦,但又不好强行发作,此事便暂且搁置下来。

但武媚娘怎会善罢甘休,她一边在高宗耳边吹枕边风,一边暗中拉拢朝中支持自己的势力。中书舍人李义府率先上表支持废后,高宗大喜,立刻提拔李义府。此后,许敬宗等一批官员也纷纷站出来支持武媚娘。这其中,还有一位关键人物——司空李积。当高宗询问李积的意见时,李积说道:“此乃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高宗听后,心中有了底气。

终于,在武媚娘的精心策划与各方势力的角力之下,高宗下诏废王皇后为庶人,立武媚娘为皇后。武媚娘登上后位,可谓是风光无限,但她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她开始逐渐插手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朝堂之上的局势愈发复杂起来。

咱们再把目光转向边疆。大唐的繁荣引来了一些邻国的觊觎,其中吐蕃国日渐强盛,其赞普松赞干布野心勃勃。松赞干布听闻大唐繁华,美女如云,便派使者前来求亲,希望能迎娶一位唐朝公主。高宗起初并未答应,松赞干布大怒,当即出兵攻打大唐边境。边境守将抵挡不住,急报传至长安。

高宗召集众将商议对策,老将程咬金请战:“陛下,末将愿率大军出征,定要让吐蕃知道我大唐的厉害!”但此时,朝中也有人主张和亲,认为这样既能避免战争,又能维护两国和平。正在高宗犹豫不决之时,吐蕃使者禄东赞来到长安,献上重礼,再次恳请和亲。禄东赞此人十分聪慧,在朝堂之上对答如流,高宗对他印象颇佳。

这时,文成公主挺身而出,愿意远嫁吐蕃。文成公主乃宗室之女,知书达理,深明大义,她说道:“陛下,小女愿为两国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望陛下成全。”高宗见文成公主如此大义,心中感动,便答应了吐蕃的求亲。

文成公主出嫁那天,队伍浩浩荡荡,携带了大量的书籍、种子、工匠以及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松赞干布亲自率领吐蕃百姓前来迎接,见到文成公主后,惊为天人,对她宠爱有加。文成公主入藏后,将大唐的文化和技术传授给吐蕃百姓,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两国之间也迎来了一段和平友好的时期。

可这朝堂之上,武后势力愈发强大,与高宗之间的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高宗察觉到武后的野心,心中不安,便与宰相上官仪商议,打算废黜武后。上官仪起草诏书,可还未等高宗下令,消息就被武后的眼线得知。武后气势汹汹地赶来,质问高宗:“陛下,为何要废我?”高宗吓得瑟瑟发抖,竟将责任全部推到上官仪身上:“这……这都是上官仪的主意。”武后大怒,当即下令将上官仪下狱处死,自此,朝中再无人敢轻易反对武后。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宗身体每况愈下,朝政大权几乎全部落入武后手中。武后开始培植自己的亲信,打压异己,朝堂之上人人自危。但也有一些忠义之士,不甘心大唐江山落入武后之手,暗中谋划着反抗。

其中,扬州都督徐敬业便是一位。徐敬业乃英国公徐积之孙,他心怀大唐,对武后的专权十分不满。一日,他与骆宾王等好友相聚,谈及武后专权之事,众人皆是义愤填膺。骆宾王挥笔写下了《为徐敬业讨武曌檄》,文中痛斥武后的种种罪行,言辞激昂,气势磅礴。徐敬业看后,拍案叫绝:“好文章!有此檄文,必能鼓舞天下忠义之士共讨武后!”

于是,徐敬业在扬州起兵,以“匡复李唐”为旗号,召集了十万大军,一时间响应者众多。消息传至长安,武后大怒,立刻派李孝逸率领三十万大军前去平叛。徐敬业虽然勇猛,但毕竟兵力悬殊,再加上内部出现分歧,最终兵败被杀。这场反抗武后的行动,就这样以失败告终。

经此一役,武后更加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不久之后,高宗驾崩,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但李显在位仅两个月,就被武后废黜,改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此时的武后,距离皇位仅有一步之遥,而大唐的命运,也即将迎来一场巨大的变革。

这正是:高宗即位继荣光,后宫纷争起祸殃。吐蕃求亲成美事,武后专权乱朝堂。敬业起兵讨逆贼,无奈兵败梦黄粱。大唐风雨飘摇处,且看后事怎收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短故事志请大家收藏:短故事志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