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杨竞的很多所作所为,都是在争夺民心。虽然说得民心者不一定得天下,但是有民心肯定是好的。
《作壁上观》这曲子创作出来以后,在宣传司的推动下,立即传遍了大梁和大辽。大辽还好,由于杨竞修改了法律,保证了年轻人的婚姻自由,年轻人只是感概。但是大梁的年轻人则是不同了,他们是真的感同身受。
赵允和林春琴的故事,也随着《作壁上观》这戏曲的传播而广为人知。人们都在同情这对苦命鸳鸯,对崔尘更是恨之入骨。人们对爱情的遗憾总是有超乎寻常的关注,对权力干涉感情超乎寻常的反感。
崔尘现在在大梁,简直人人喊打,每个人都把他当成棒打鸳鸯的罪魁祸首,茶余饭后,都在骂崔尘。
余成在杨竞的旨意上,还别出心裁,编了一句童谣:不躲丁、不缺粮,跟着九爷娶娇娘。由于这童谣朗朗上口,更是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
现在只要大梁的父母催促子女和不喜欢的人结婚,子女们就会说:你再逼我,我就投九爷去。一下子就把父母的话给堵了回去。
更有甚至,家里已经开始逼迫了,年轻人就千方百计的逃出家里了,向襄平郡逃去。沿途的官吏知道是逃婚的,出于同情的心理,也是睁一只眼眼闭一只眼,任由那些年轻人去吧。
毕竟赵允和林春琴佛前自杀,给大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创伤。现在杨竞给大梁的年轻人提供了一条生路,在大梁年轻人心中,杨竞的威望简直高到了不能再高的地步。
而且很多年轻人觉得,这天下让九爷坐似乎更高。年老的人也喜欢杨竞,因为杨竞在大辽推行了养老金制度,不管男女,只要满55周岁,每年就是2块银元的退休金。而且年轻的时候还不用你交钱。
大梁的百姓觉得,如果杨竞进了长安城,当了皇帝,自己不也是有了养老金,所以大梁百姓在永安帝和杨竞之间,更倾向杨竞。
而且大梁百姓投靠杨竞根本没有心理负担,怎么?你永安帝是先帝的长子,辽王殿下杨竞是先帝的第九子,都是先帝的儿子,谁当皇帝不行啊?
至于说老学究们说的永安帝是嫡长子,是顺位继承人,那百姓还觉得人家九皇子杨竞有前朝皇帝血脉呢,这江山本来就是人家姥爷前秦帝的,人家的合法性也不差啊。
杨竞通过赵允和林春琴殉情的事情,直接就玩了一波大的。大梁的青年也在历史潮头,选择站在了正义的一边。
柳河行宫谨身殿,杨竞正在召集内部六部等官员议事,既然这泼天的富贵来了,那也得能接住才行。
“现在每天都有大梁的青年投靠我们,张湖,你们吏部应该拿出个章程”杨竞对着吏部尚书张湖说道,
“陛下,吏部已经有了准备”张湖显得胸有成竹,“吏部的主要政策就是功名互认”
“具体而言,如果来投靠的青年,如果具有秀才功名的,可以直接报考千华书院,毕业后可以获得举人身份,得到科举资格。如果本身就具有举人身份,可以直接获得科举资格”张湖说道。
不得不说,张湖这个点找的还是很准的,大量的大梁年轻人来投,不就得给人家一个上升的渠道吗?
要知道,年轻人为了上升通道,可是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的。
“做的不错”杨竞点头,“朕全部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