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赢得建城时间,为了接收更多的楚民,封国又送百万银元犒劳项燕大军,又资助粮食百万石,箭矢数百万支。
淮水之南,随着水陆紧急运输,随着百万民工支援城建,再加上大型蒸汽机动力的工程机械加持,淝城,寿阳,据敌城,及一些小军城如雨后春笋般飞速拔高。
为了安顿楚民,封国官吏和知识青年紧急进入淮水之南丈量田地开始均田,按照别山封国律法规定,每户分土地二十三亩,所有土地抽签领取,所以也没有上田下田之别。
谁抽中靠近水源上田是你运气好,反之自认倒霉,但封国官吏承诺未来五年会在上游别山山口修建水库解决灌溉,所以均田工作异常顺利。
对各地封君,因为早就签署了置换协议,他们其实最为高兴,因为庆幸自己离开了这战阵之地,而且按照约定,他们缴纳的百分之十购田款还能退还。
别山之北淮水之南土地可不是别山之东南两面狭窄平原,而是沃野千里之大平原。
以前这些平原是楚国权贵封地,现在均田成数万块,就可以安置数百万户,所以楚国难民几乎都被安置妥当。
现在的别山封国,已经不担心楚人过多难以控制了,因为封国之政深入人心,没有楚人会怀念故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再加上学校,医院,救济堂,地方官衙陆续建了,以后这些楚人会自发强调某乃别山国民。
秦王政二十三年九月,秦军从东,北,西三面包围寿春,楚王负刍深夜打开南门渡过浮桥进入别山封国,楚国权贵紧随其后,最后是城中国民,项燕拼死守住渡河两岸半个月直到寿春变成一座空城。
当亲卫报告言寿春城所有人全部撤离后,项燕站在寿春南城门楼大声道:“将士们,八百年大楚亡国了,你们尽到军人的责任,你们可以往南撤离了,以后都安安分分做他国百姓,都好好活着,”
城下诸军仰视着项燕一言不发,项燕再次大声劝离。
终于有人解下盔甲丢下刀枪踏上浮桥,但更多的士卒一动不动看着大将军。
项燕默默走下城门楼,再让亲卫牵来战马,他回头看了眼士卒,然后突然高声怒吼:杀……
无数楚军紧随其后冲入秦军,一代名将项燕战死在沙场,跟随他的万余楚军全军覆没。
————————
关于楚国国都寿春确切位置,主流说法寿春就是寿县,在淮水之南背靠八公山,一说在淮水北岸,与寿阳成掎角之势。
为了剧情需要,我把寿春放在淮水北岸,同时,经过我研究分析,我觉得楚国为了远离秦军威胁,应该把国都迁至淮水之北。
再者,楚国从郢都一迁陈都(今河南淮阳),二迁巨阳(今安徽太和),三迁寿春,陈都与巨阳皆在淮水以北,楚国拥有淮水以北甚至于黄河以北国土,迁都淮水之北便于统治北方。
再者,淮水以北黄河以南被称为中原,楚迁都中原符合当时国防需要。
当然,这问题从本书开篇到现在没人提出质疑,我自己先质疑解释。
喜欢世家的上下三千年请大家收藏:世家的上下三千年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