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村已经有六代人没进过学堂了,科举,听起来比登天都难哦!
他这儿子,怎就不知天高地厚了?
禾娘笑道:“阿爹,阿弟想考功名是好事啊!有了任夫子教三郎读书,家里也不缺三郎读书的银子,三郎有这个决心是好事啊,阿爹!”
冯铭轩也微笑道:“岳父!任夫子教授三郎考童生功名完全没有问题!考上了童生,三郎就可以进县里的书院读书了!书院的夫子都是有功名在身的!”
三郎惊喜的大声说:“姐夫,你也在书院读过书,姐夫也考上了童生吗?”
冯铭轩微微颔首道:“姐夫九岁时考上的童生!”
禾娘和三郎同时看着冯铭轩瞪圆了眼睛,天爷啊!相公(姐夫)太厉害了吧!九岁就考上了童生!
三郎很快耷拉着脑袋,姐夫九岁考取了童生功名,他十二岁了,才开始启蒙,他是不是太不知所谓了些……
“怎的?三郎,你今年正月初四才启蒙,启蒙是晚了些!越早启蒙越早开灵智是不假,但也有很多错失启蒙良机的人,大器晚成啊!
很多人穷其一生才考上童生、秀才。
启蒙是学幼学几本书,练习书法,沉淀心性,把功底学扎实。只要三郎有决心,晚启蒙几年又有何妨?”冯铭轩拍拍小舅子的肩膀道。
“再者,五岁的儿郎启蒙,背会一本《三字经》再理解其释义,完整的默写下来,有的儿郎几个月就能做到,有的也要用一两年的时间,还有的几年都做不到!
三郎学完《三字经》,从背诵到理解释义,再到默写下来,才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可见三郎具备读书的慧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胡老二听了女婿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他重重的点点头道:“考!三郎考功名,阿爹答应了!”
禾娘笑了,不管阿弟考不考得上,他愿意用尽全力去学,去考,就足够了!这个决定,阿弟肯定是考虑了很久才做下的。
“走!三郎,去拜见你的夫子!”冯铭轩揽着小舅子的肩膀,顺子提着几个油纸包跟在后面。
胡老二也跟着去了,他背着手,有一股暖意涌上心头。他的儿子,看来是思虑周全才作出考功名的决心的!
胡家村的祖坟莫不是要冒青烟了?
胡老二看着儿子的背影,这孩子的身形长得快,读了半年书,孩子再也不是去年的那个孩子了。
夫子教他的,他都记在心里了。
儿子卯时起床读书,半夜还在练习写字,为了练习腕力,为了不让写字的手颤抖,他让胖婶儿给他缝了一个装沙的布袋绑在手腕上……
胡老二有一些高兴,难道儿子以后可以不用做泥腿子了?
女婿的话虽然给了胡老二一些底气,他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考功名啊!搁在去年,他真是想都不敢想!
可是,那么多考上功名的老爷,他们一开始就知晓他们能有今日么?
只有敢想,然后去做,才会成吧?
像他,连想的念头都没有,自然而然只能做一个本本分分的泥腿子了!
胡老二跟在儿子后面,脚步坚定了些。
喜欢禾娘请大家收藏:禾娘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