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的晨光中,苏然摸着行李箱上的建筑磁贴——从应县木塔到比萨斜塔,行李箱侧面的磁贴已拼成世界建筑奇迹图谱。夏晴摘下墨镜,望着远处的机场指示牌:“意大利警方说,斜塔的中世纪密室里发现了现代工程图纸,而被害人手里攥着伽利略的《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复印件。”
“伽利略曾在斜塔做自由落体实验,”数学教授陈默推了推眼镜,他的背包侧袋露出《自然与数学的魔法》书页,“如果案件和重力场有关,斜塔的4度倾斜角可能是关键参数。”
建筑博主林晚翻看着手机里的斜塔资料:“比萨斜塔的‘纠偏工程’用了‘掏土法’,从北侧地基下抽出土壤,让塔身复位45厘米。但1990年关闭前,塔内发现了神秘的‘伽利略密室’,据说里面藏着他未发表的手稿。”
退役法医张诚突然插话,他正在看虚拟尸检报告:“被害人是斜塔监测工程师马可·罗西,死因是‘心脏骤停’,但现场痕迹显示他曾剧烈挣扎,指甲缝里有白色粉末——可能是大理石粉尘。”
比萨斜塔在暴雨中摇晃,七位嘉宾踩着湿滑的大理石台阶向上攀爬,螺旋楼梯的弧度让每个人都产生轻微的眩晕感。林晚的指尖划过墙面的中世纪涂鸦,突然停在一幅“日心说”草图前:“这幅画的笔触属于16世纪,比伽利略早半个世纪——难道斜塔在文艺复兴时期就被用于科学实验?”
阿宇的摄像机捕捉到台阶上的拖痕:“痕迹宽度30厘米,深度2毫米,像是金属箱拖动所致。”他调整镜头焦距,“拖痕在第73级台阶消失,而73是斜塔的高度米数——可能对应某个机关。”
张诚在第73级台阶发现了裂缝,用紫外线灯照射后,裂缝中显现出意大利文:“‘当重力成为镰刀,第41级台阶会打开地狱之门’——41是斜塔的奠基年份1173的数字和。”
陈默迅速计算:“1+1+7+3=12,不是41啊……”他突然抬头,“等等,罗马数字中,1173写作MCMLXXIII,字母对应数字相加:M(1000)+C(100)+M(1000)+L(50)+X(10)+X(10)+I(1)=2171,这显然不对……”
林晚突然指着台阶侧面的排水孔:“看!每个排水孔都刻着不同的数学符号,第12个是积分符号,第34个是圆周率——12和34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下一个数是55,对应第55级台阶!”
当嘉宾们在第55级台阶按下圆周率符号时,墙面突然弹出一个青铜转盘,转盘上刻着伽利略的名言:“数学是宇宙的语言。”陈默转动转盘,将指针依次对准斐波那契数列的前七项(1,1,2,3,5,8,13),转盘突然发出齿轮咬合声,第41级台阶缓缓下陷,露出通往密室的阶梯。
密室中央的石台上,摆放着一个青铜摆锤,摆锤下方的大理石地面刻着复杂的几何图案。马可的“尸体”趴在摆锤旁,手中紧握着一张羊皮纸,上面画着斜塔的剖面图,在“纠偏工程”的标记处打了红叉。
“摆锤的摆长是9.8米,”陈默测量后惊呼,“正好是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他指着摆锤顶端的凸透镜,“阳光通过透镜会在地面形成焦点,而焦点位置随着塔身倾斜变化——这可能是个定时装置!”
林晚注意到羊皮纸上的墨迹晕染方向:“墨迹向东北方向扩散,说明案发时摆锤正在向那个方向摆动,而东北方向对应的是斜塔的‘掏土区’。”她突然指向墙面的日晷刻度,“现在是14:00,摆锤的影子应该指向‘伽利略点’,但实际偏差了15度——有人调整了摆锤的初始角度!”
张诚在马可的耳后发现了微小的针孔:“像是电击伤,凶手可能用高压电触发心脏骤停,再伪造现场。”他掏出便携式质谱仪,分析指甲缝的粉末,“确实是大理石粉尘,但含有现代粘合剂成分——来自斜塔修复时使用的环氧树脂!”
夏晴突然指着摆锤底座的字母:“G·B·V,伽利略·伽利莱的缩写,但中间的B是‘比克曼’,他的学生!”她迅速搜索历史资料,“比克曼曾记录伽利略在斜塔做过‘摆锤共振实验’,但手稿失踪了——难道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