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囡囡,我们这样做,真的没问题吗?”
刘晓英坐在车上,脸上有些犹豫。
如果丈夫苏安福还在的话,大概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更不可能做出这种事。
“爸爸在,自然不是这种做法。但老爸早就不在了,咱们的做法合情合理,是受到法律支持的。”
苏禾安慰着。
“其实如果爷爷只是要求各家都给一些钱做医药费,我是没有异议的。”
一个家庭里长辈总有偏爱,她表示理解。但这样赤裸裸地算计到自家头上,还算得那么狠。
苏禾才不得不翻脸。
“就怕他们在村里人面前,不知道怎么编排我们。”
“嘴长在他们嘴上,由他们说去。老妈,你把耳朵捂起来就好了。”
她笑着看向老妈。
“再说了,你是要当老板的人,这点家庭琐事怎么能把你的脚步绊住了呢?”
刘晓英听了,先是一愣,再是开怀大笑。
“对,对对对。”
大不了,回去之后跟孩子他爸上香的时候,再解释一番好了。
回到家里,苏禾本想马上就走,但死活被刘晓英拉住。
“今晚煲了汤,你留下来喝点再走。”
苏禾只得给苏旭发了个V信,留了下来。打算顺便看看各套房子的情况。
凤厨的生意看起来还不错。
还不到饭点的时间,就已经有三三两两的食客坐着点餐。外卖小哥的身影也不断进出。
只有两个人的话,人手早就不够用了。
因此,刘晓英和胖婶又雇了两名服务员。都是题名街上的街坊。
五十多岁的阿姨,没有工作,也没特长。但都手脚麻利,做起收拾的活来,也算驾轻就熟,上手很快。
她们有了一份薪水,离家又近,也很是满意。
日常总把夸两位老板的话挂在嘴上。
苏禾一个人走在题名街上,手上一大串钥匙,里面有屋门的,有房间门的,还有些柜子的,大大小小的钥匙碰撞在一块,走起路来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
俨然有点包租婆的气势了。
苏禾看看脚上,心道,还差一双人字拖。
“小苏妹妹。”
苏禾刚关上大门,转过头去。
“小郭姐姐?真巧啊!”
中介小郭居然出现在了题名巷里。
她朝对方身后看了一眼,并没有别的客人跟在身后。显然不是带人来看房的。
小郭粲然一笑。
“也不算巧。小苏妹妹,我已经搬来这边住啦。喏,就在前面。”
她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套老房子。
这是一栋黄皮楼。
粤省有不少老房子都是这样,以前八九十年代的职工宿舍、厂房大院,也多是这种外形。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原因无它,就因为它黄色的外墙。
小郭的这一套,面积只有40平方,楼层是两层半,顶部也是一半房子一半天台。
虽然不大,但对于小两口,乃至以后有了孩子,也足够住了。
“小苏妹妹,你知道吗?这边的房子又涨了。我就是迟疑了一个多礼拜,这套房价格又涨了两万。”
她脸上还有些后悔之色。
“要是能像你一样有先见之明,早几个月买,价格还能便宜七八万呢!”
“又涨价了?”
苏禾脑子转动地飞快,“难道是地铁?”
“对!已经正式公布了,下个月12号就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