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第329章 卧龙之影,未来可期(1 / 2)

夜,已经很深了。

烛火在寂静的书房内跳跃,将我的影子长长地投在身后的墙壁上,如同一个沉默的守护者。窗外,唯有寒风卷过庭院枯枝的呜咽,提醒着我这建安三年的凛冬依旧漫长。但我此刻的心绪,却并未被这寒意侵袭,反而因着眼前摊开的这几卷图纸,而升腾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温热与期待。

这便是那传说中的“木牛流马”构造图。

指尖轻轻拂过绘制着复杂结构与精密部件的绢帛,那细密的线条仿佛带着某种魔力,将我的思绪瞬间拉回了不久前在荆襄的那段经历。那位名叫黄承彦的老者,以及他口中那位才华横溢、智计深远的少年郎——单福(我断定此人应为诸葛孔明,但我并未挑明)。

“卧龙……”我低声默念着这个日后注定要响彻天下的名号,嘴角不由自主地勾起一抹复杂的笑意。既有赞叹,也有庆幸。

仅仅是这图纸本身,便足以证明其设计者的不凡。结构之精巧,构思之奇特,对力学原理的运用之纯熟,远超当世工匠的认知。我几乎可以想象,当这些图纸上的线条化为实体,那木制的“牛马”是如何在无需草料、仅凭机关之力便能翻山越岭,运送粮秣。这不仅仅是一项器械的发明,这简直是颠覆后勤运输格局的战略性武器!

孔明,孔明……这位隐居于隆中的少年,其才智之深邃,恐怕远不止于此。黄公言谈间虽多有回护,不愿详述其经世济民之策,但仅从这木牛流马的巧思中,便可窥见一斑。他思考的,绝不仅仅是“术”的层面,更是着眼于“道”的层面——如何解决战争中最根本的粮草运输难题。

这份图纸,得来不易。与一位未来可能改变天下格局的“卧龙”初步建立联系,并获得如此关键的技术图纸,这笔投资,无论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

只是,现在还远未到将这位卧龙请出山的时候。

一来,孔明尚在潜心求学,年纪也轻,还需要时间的沉淀。冒然延揽,未必能得其心,反而可能引来刘表的警惕。荆襄之地,虽不如中原战火纷飞,却也是各方势力暗中角力的场所,行事必须谨慎。

二来,我自身的根基也尚未稳固。徐州虽经整顿,初显生机,但内部世家之心尚未完全归附,外部更有曹操虎视眈眈。此刻的我,更像是在悬崖边小心翼翼地开垦着立足之地,任何一步行差踏错,都可能万劫不复。在这样的情况下,过早地将诸葛亮这样潜力无限但也必然会引人瞩目的“重宝”置于麾下,并非明智之举。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我提起笔,在一张便笺上写下指令:“传令玄镜台荆襄分舵,务必与黄承彦老先生保持良好关系,建立稳定联络渠道。密切关注隆中诸葛孔明之一切动向,记录其交游、言论、行止,但切记,只可暗中观察,不得有任何惊扰或试图接触之举。待时机成熟,我自有决断。此为长期密令,列为甲上。”

写完,将便笺用火漆封好,置于待发密件匣中。心中一块石头暂时落地。对孔明,只能“徐徐图之”,用耐心和诚意,静待花开。

目光再次回到木牛流马的图纸上。既然暂时无法得到设计者本人,那么,让他的智慧结晶提前为我所用,也是一种无声的宣告和准备。

“必须尽快组织人手,秘密试制。” 我沉思着。徐州境内,倒是有一些能工巧匠,尤其是之前收拢的几支墨家旁支传人,或许可以承担此任。材料方面,需要上好的木材和一些特殊的金属构件,这需要工部协调解决。最关键的,是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