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第326章 巧珠算盘,商道助力(1 / 2)

书房之内,灯火通明,却驱不散堆积如山的文牍带来的压迫感。竹简与纸张混杂,墨迹深浅不一,记录着徐州境内各郡县的钱粮收支、军械库存、屯田产出、兵员耗损……每一项数字背后,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生计,也关乎着我军在这乱世棋局中的下一步落子。

自随皇叔(刘备)入主徐州以来,局面看似安定,实则暗流汹涌。外部,曹操虎踞兖豫,袁绍雄踞河北,两大巨头随时可能将战火引向这片四战之地;内部,徐州世家虽表面恭顺,心思各异,陈氏父子(陈登、陈珪)这样的地头蛇更是需要时刻提防。要稳固根基,图谋发展,除了军事上的强硬,这内政治理,尤其是钱粮调度,更是重中之重,容不得半点疏忽。

我揉了揉眉心,试图从一堆杂乱的军需报表中理出头绪。数字繁复,单位不一,加之书写潦草,核算起来颇为费神。传统的算筹虽然精准,但在处理如此庞大的数据时,效率实在堪忧。心头不禁涌上一丝烦躁。

目光下意识地扫过案头,最终落在了一件与周遭粗犷军政文书格格不入的物件上——那是一具算盘。

这算盘并非凡品。边框选用上好的紫檀木,打磨得光滑温润,色泽深沉内敛。算珠则以某种玉石雕琢而成,颗颗圆润饱满,触手微凉,拨动起来声音清脆悦耳,如珠落玉盘。与寻常算盘相比,它不仅是一件计算工具,更像是一件精致的工艺品。

而这具算盘,正是糜贞所赠。

我伸出手,拿起那具算盘。紫檀的温润与玉珠的清凉透过指尖传来,仿佛带着她本人的气息——冷静、干练,又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体贴。

深吸一口气,我将眼前的账目重新梳理,开始用这算盘进行核算。指尖熟练地拨动算珠,清脆的“噼啪”声在寂静的书房中响起,构成一种独特的韵律。加、减、乘、除,原本令人头痛的复杂计算,在算珠的飞速起落间变得清晰明了。效率,确实提升了不止一筹。

仅仅是一具算盘吗?

不,远不止于此。

这算盘,只是糜家,尤其是糜贞本人,给予我支持的一个缩影。

自我们进驻徐州以来,糜家几乎是以倾家荡产的姿态在支持皇叔和我的事业。军粮的缺口,他们用自家粮仓填补;军饷的不足,他们拿出真金白银;军械的打造与修缮,他们动用家族的资源和人脉……这一切,都远超出了一个地方豪族对新主正常的“投资”范畴。

糜竺兄长(糜竺)忠厚持重,在明面上作为皇叔的僚属,处理诸多政务,稳定地方人心。而糜芳将军(糜芳)虽性格略有急躁,却也掌管一部分兵权,忠心耿耿。

但真正让我感到惊讶,并且日益倚重的,却是这位看似只是“糜家小姐”的糜贞。

她绝非仅仅是躲在兄长羽翼下的闺阁女子。凭借糜家遍布各地的商路和人脉,她建立起了一个远比官方驿传更为灵敏、更为深入民间的情报网络。

曹军在兖州的兵力调动、粮草囤积情况;袁绍治下冀州、青州的物价波动、民心向背;甚至于江东孙策的一些内部动向……许多关键信息,往往是她通过商队伙计、各地掌柜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渠道,汇总分析后,第一时间送到我的案头。这些情报,往往比斥候营冒死探得的消息还要及时、准确,且更加细致入微,让我能够更早地洞悉对手的意图,做出应对。

她对数字的敏感,对商业运作的精通,更是超乎我的想象。徐州的财政能够这么快理顺,混乱的税收得以初步规范,屯田计划能够得到有效的物资支持和成本核算,都离不开她在幕后的规划与建议。有时,她甚至会直接指出我部署中的一些不经济之处,提出更优化的资源配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