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得感谢萨达姆!”
一走进公司会议室林恩就看到谢尔登正在发表暴论,只有几位安保人员站在桌前听得津津有味。此时已经是深夜,公司其他工作人员早已下班回家。
“萨达姆这疯子今天又干什么了?”林恩上了一下午课,午休时的谈判没有预想中轻松——玛利亚的形象公关花销、唱片宣传费用、专辑制作成本需要按比例分摊;唱片以及周边产品销售、商演和代言费用等玛利亚的未来各项收入的分成比例,这些都需要逐条和大西洋唱片的法务团队协商、确认并且落实到合同里。
共享合约带来的唱片版权分享更是重中之重,为了争取最大利益放学后又和大西洋唱片扯了几个钟头皮。好不容易才敲定玛利亚首张专辑里其他不由自己操刀的歌曲版权LINK唱片分享50%,成本和收益都按这个比例分摊。代价是自己提供词曲和制作的歌曲《Hello》录音制品版权要分给大西洋唱片30%。林恩现在累个半死,完全不知道今天中东到底发生了什么。
“哈哈,萨达姆什么也没干。但布什总统刚刚在国会演讲中强调‘不能让萨达姆控制世界能源’,暗示美国可能军事干预,战争风险再次升级,油价应声上涨!卡利科看到新闻腿都软了!他手里的高级公寓和《邮报》的印刷厂和曼哈顿办公地产价值每一天都在下跌...”谢尔登开怀大笑。
“呼,我们把价格压到了3250W,LINK,这个价格几乎是极限了。毕竟这些地产可是在纽约,房价不可能永远跌下去...”哈维撸起袖子喝着咖啡,声音透出一丝疲惫。
刚刚才体会到商务谈判的辛苦,对比谢尔登的轻松自如,看来这场谈判哈维才是主力。林恩对这位得力助手的实力有了新的判断,不过还价250这数字可不太吉利...而且总统一句话就帮谢尔登的律所赚到75万,政客和律师可真是绝配!林恩默默吐槽。
“那确实得感谢萨达姆,股票又要涨了。我们的工作卓有成效,交易达成后承诺的奖金我会一分不少兑现...”
随着林恩这句话哈维肉眼可见的兴奋起来:“清洗工会成员的事情我们也做了计划:先宣布《邮报》总部大楼或者印刷厂存在消防隐患...”
“等等,工会协议研究过了吗?”林恩打断道,这个前提要是都没搞定还谈什么清洗计划。
“哈,他们的集体谈判协议没有明确禁止跨公司调岗,我们只要在收购协议里偷偷加入‘集团内部资源共享’条款,就可以实现强制调职。你旗下的电影、唱片公司可比报社或者印刷厂的工作有吸引力得多,谁也不会想到内部资源共享会是去当建筑工人或者销售员!到时候你把他们派到伊拉克当采访萨达姆都没问题!”谢尔登现在满脑子都是萨达姆。
“Good,那我这个强制调职方案在法律层面有没有风险?”
“well,根据《国家劳资关系法》,你不能因为工会活动直接解雇员工。但‘基于业务需求的岗位调整’?这属于灰色地带,只要提前收买好报社高层,这种操作完全不违法...”哈维穿上西装外套,又恢复了那副精英律师的形象。
“收买?我花大价钱挽救了这家报社还要收买这帮把公司搞破产的高管?”林恩眉头一皱。
“当然,毕竟业务需求、绩效考核这些调岗理由都需由内部高管判断,没有他们的配合你可干不成这件事。而且在报社内部你需要树个靶子缓和劳资矛盾;对外你更需要他们充当防火墙,万一事情闹大你可以把责任都甩到高管身上,及时止损且不会影响你的名声。”哈维解释道。
“哈~就像华纳对罗伯特做的?”林恩大乐,没想到自己也要扮演史蒂夫罗斯的角色。
“哪个罗伯特?”哈维追问道。
“没什么,福勒,帮我把报社所有高管名单整理出来。我打算拉拢一批、分化一批、打压一批,不能太惯着他们...”林恩摆摆手,说起罗伯特,他改革华纳唱片的方式其实很有参考价值。要不是出现自己这个变数,他这套其实很有机会成功。
而道格和奥斯丁的应对方式其实和工会没什么两样——罢工,这一套华纳高层根本不怕,最后导致他们妥协的其实是股价下跌。
“好的。”福勒马上翻起桌上的工会协议。
“哇哦,你这套是在哪学的?有事瞒着你的律师可不是好习惯...”
“哈哈,罗伯特是政治顾问出身的华纳音乐集团的前CEO,他这一套很有用,虽然最后没成功,但我会吸取他的教训。哈维,现在可以说说你的计划....”林恩坐到桌前给自己倒了一杯水。
“简单来说我们以安全隐患为由成立一个‘临时安全督导组’,通过董事会赋予督导组独立于报社原体系之外的权利。然后用这个幌子...”哈维的计划大致是用安全隐患迅速夺权,拆分岗位把公会成员边缘化——顺从员工留在原岗位,不听话的工会成员派去当设备维护员,然后调到其它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