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宋:逆转靖康

第43章 至虹桥上(1 / 2)

城楼上的徽宗比杨元嗣还紧张,他没上过战场,但是会看胜败。

禁军抱头鼠窜,只见叛军随手追赶,朝着城门汹涌而来,气势逼人。

徽宗下意识的站起来就要跑,旁边的太子赵桓动作比他还快,已经转过了身。

旁边一众文官急忙七嘴八舌喊道:“护驾!救驾!”一边也准备趁乱跑路。

徐宁和林冲对视了一眼,急忙上前劝道:“圣驾不宜移动,城下众军军心还仰仗着陛下,贼人还没到城门呢!”

赵楷和赵构也上前将他扶住,反而太子赵桓尴尬的立在那里。

徽宗转身看到金枪班,银枪班在身侧,众多禁军环绕,心里安定了下来,慢慢坐下。

大太监王恩还算有些胆识,他伸着脖子向城门望去,突然大叫起来:“陛下,快看,快看……”

他的声音尖锐而洪亮,犹如报晓的公鸡一样响彻了整个城墙。

徽宗和众人都抬头朝城墙下看去,眼前的景象令人匪夷所思。

杨元嗣刚出城门的时候,心情没有比徽宗轻松多少。

兵败如山倒的景象,元嗣看到过很多,但是禁军如此孱弱,还是超出了他的想象。

溃军们随着高俅的队伍疯狂的往新宋门里挤,有几个虞侯甚至在大喊:“赶快关城门!关城门!”

军卒们根本没有人理会他的命令,一个又高又壮的禁军跑的满头大汗,他一把将虞侯推开,口里骂道:“贼杀材,别挡爷爷的路!”

那虞侯还没来的及还口就被推倒在地,他挣扎着想起身,却哪里能爬起来?

后面千万只脚踏了上去,不一会儿就将他踩成了一团死肉……

杨元嗣叹了一口气,也只能下马,将马鞍上的东西拿了下来。

这些都是他和花荣从军器监里找到的宝贝,现在正好能派上用场。

这些都是哲宗年间打造的箭矢,比普通的箭簇要长一倍。

这些箭簇形状呈三棱形,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岁月,保养的却是十分好。

有些箭簇上面甚至还沾着油脂,闪着寒光,锐利无比。

杨元嗣只是觉得这些箭配重非常好,应该比平常的箭矢射得远。

花荣却是识货的,他大喜过望,对元嗣说道:“这些可都是穿甲重箭啊!”

杨元嗣恍然大悟,这三菱形状的箭簇,沉重的箭杆,配上破虏弓这样的强弓可谓如虎添翼。

鲁达箭术一般,他的主要作用是移动的箭囊。

元嗣和花荣各自拿了三百多支箭,鲁达一个人就背了一千多支。

杨元嗣深吸了一口气,抬腿跳上了吊桥边上的木头围栏,拉满弓射出了第一支箭。

那箭如流星,直接射在一个正在冲锋的辽军面门上,那辽军一声不吭载下马来。

杨元嗣心无旁骛,再也不去关心嘈杂的战场,一心只顾着弯弓搭箭。

他只觉得周围的环境完全安静了下来,所有人的行动仿佛都变成了慢动作。

自己却进入了一种奇怪的境界当中,只有自己和手中的弓箭在互动,这种感觉奇妙无比。

但是这一切在周围的人看起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徽宗听见群臣惊呼,站起身来朝城墙下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