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宣传科依据车间提供的材料,撰写了专题报道。
这一报道引起了部、省、市各级部门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派遣专业记者奔赴锦东。
记者们进行实地调查,多方走访锦东的先进青年,挖掘先进事迹,并将其刊登在报纸上。
工厂借着报纸报道的这股春风,顺势提出了“学先进,赶先进,与劳动竞赛相结合”的号召。
一时间,各车间积极响应,纷纷行动起来。
毕边伯在弹体车间提出了“比产值、赛班产,先进路上赶一赶”的竞赛口号;
43 - 9车间开展了“赛优质、比增产,学习先进做贡献”的活动;
弹尾车间则喊出了“超质超量,前三进京”的响亮口号……
各车间的竞赛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涌现出大量优秀典型和感人事迹,有力地推动了生产发展。
纪广才对此十分满意,每次开会都会对相关车间和个人提出表扬,并且每月都给予奖励。
那些先进人物每个月不仅能获得奖状,还有床单、脸盆、暖壶等物资奖励,这让许多人羡慕不已。
车间里的竞赛热情也感染了科室部门。
机关支部率先提出竞赛倡议,设备科紧跟其后,提出:“落实鞍钢宪法,奋斗四个月,是英雄,是狗熊,红五月中看总结。”
财务部也不甘示弱,喊出:“赛学习比执行财务制度,讲团结比协作分录合理。”
计划部则提出:“赛优质比多快好省,讲贡献比业绩争先。”
颜兆祥看到大家提出的竞赛口号后,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提出:“赛学习,比弄懂弄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赛革命,比政治挂帅。”
这一竞赛口号得到了安合英的大力支持。
众人一致认为,该竞赛项目符合当下的政治要求。
于是,一时间办公室的走廊上贴满了大红纸书写的标语。
为了清晰体现竞赛进度,各科室还专门开辟了竞赛成果汇报栏,科室员工们纷纷在上面展示自己漂亮的钢笔字和毛笔字。
周山的妈妈回到单位后,递交了一张病假条。
病假条上写明妈妈因重感冒需要休息,落款是林学庆开具的。
单位统计员看后表示,农村大队级开具的病假条不符合规定,需要公社一级开具的才行。
周山妈妈解释说,她们大队离公社太远了,往来实在不便。
最后,周山妈妈给了统计员十多个粘豆包,统计员这才将妈妈的考勤按病假上报。
周山与李风顺闲聊回老家的事情时,李风顺说自己的老家也在那个方向,不过他只有小时候去过,印象中那里一马平川,没有山。
周山听后说道:“除了咱们三线,别的地方都没有山。”
接着,两人又聊起在奎龙的过往,以及刚到三线时的经历,感慨时光飞逝,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
周山想起了那只军猫,便向吴权和高文革绘声绘色地描述起来。
可他俩却不以为然,说道:“别说了,只有军犬,哪有什么军猫。”
周山急得又是连说带比划,可吴权和高文革依旧不信。
周山拗不过他们,只好不再提军猫的事,转而说道:“骑马,同学们都说骑马可有意思了。”
雨水节气前下了一场小雪,周山由此想起了老家,那个没有山的农村,一下雪,大地便白茫茫一片。
他跟同学们说起老家那种白毛风裹挟着雪的场景。
村里上了年纪的人看到这季节下雪,不禁说道:“一冬都没下雪,偏偏这时候下,太反常了,看来今年怕是要有灾啊。”
但也有人持不同观点,反驳道:“能有什么灾?不管下雨还是下雪,都能保住农田墒情,有利于种田。况且按农历算还在正月呢,下雪很正常。”
地上的雪第二天就化没了,农村小队长便吆喝着大家上工,开始备耕。
农田里,这儿一群人,那儿一伙人,纷纷开始劳作起来。
企业里的人见状,议论道:“你瞧,农村人挣得少,可一年到头休息的时间多,哪像咱们工人,总得掐着点上班。”
然而,大家并不知道,这种掐着点上班的模式即将发生改变,军号声即将成为三线人判断上下班是否迟到早退的标准。
春节过后,工厂刚恢复上班,便接到一份文件。
上级要求在厂区和家属区安装广播喇叭。
领导们接到文件时,并未多想,单纯认为这是出于宣传工作的需要。
因为文件明确指出,安装广播喇叭是为了宣传毛泽东伟大思想,将无产阶级文革进行到底,深入开展批林Lin孔运动,开辟革命宣传阵地,广泛深入地开展广播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