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情怀

第126章 心慰5外协工作(1 / 2)

却说第二天清晨,贾飞龙、蔡淑志、宋献忠等人便抵达了迁滦县铸造厂。

他们手持介绍信,与铸造厂展开协商。

迁滦县铸造厂在详细了解情况后,向上请示了县工业办。

直至傍晚时分,终于接到通知,同意提供协助。

转天一大早,他们再度前往铸造厂。

铸造厂办公室的领导热情地引领着他们,与生产、技术等相关部门的人员一一见面。

一番寒暄过后,蔡淑志、宋献忠以及两名技术员便就图纸内容与技术要求,向铸造厂的同行们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铸造厂的生产和技术人员认真聆听后,依据这些技术要求,开始探讨并提出生产方案。

而有了生产方案,下一步便是制定工序流程,整个过程紧张而有序。

带他们前来的那位办公室领导见此情形,开口说道:“你们先沟通着,我在这儿也帮不上啥忙,就不打扰了。”

言罢,便起身准备往外走。

贾飞龙也跟着说道:“铸造方面的技术,我不太懂,你们忙你们的,我出去转转。”

出了门,贾飞龙拉住方才那位同志,向他打听长途汽车站的位置以及秦官庄的情况。

那位同志倒也热心,索性蹲在地上,用树枝在灰黑的尘土上画起图来,一边画一边详细解说。

在枯树枝下,一幅简易的路线图逐渐呈现出来。

贾飞龙瞧着图,听着讲解,心里渐渐有了底,暗自盘算着,一会儿就去秦官庄看看。

铸造厂的同志返回办公室后,贾飞龙赶忙回到县招待所,叫上李沈得以及郭会计,一同前往汽车站。

临行前,他特意叮嘱招待所的服务员:“要是我们一起来的同志问起,就跟他们说一声,我们出去了,可能回来得比较晚。”

县城面积不大,没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了汽车站。

贾飞龙仰头查看墙上张贴的长途汽车车次信息,又向售票员仔细询问一番,这才得知秦官庄不通直达的汽车,车只能通到公社所在地。

下了车之后,还得步行四里多地才能抵达秦官庄。

了解清楚情况后,他们买好了汽车票。

此前,贾飞龙查阅过李沈得的档案,档案上记载的地址正是秦官庄。

秦官庄位于县城北部,距离县城颇为遥远,长途客车班次较少。

他们在车站等了许久,终于坐上了车。

汽车一路颠簸前行,此时正值冬天,县城里毫无生机,一片灰暗,入目皆是低矮破旧、连成一片的土阶茅屋。

路边的大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不时有几片枯黄的叶子飘落下来。

枝头上,几只乌鸦停歇在那里,发出 “哑哑” 的叫声,为这萧瑟的冬日更添几分凄凉。

一排沥青浸木电线杆上,偶尔能看到几个大喇叭,静默地悬在那里。

汽车驶出县城向北行进,路边的农田已经完成秋收,放眼望去,村落、沟壑一片寂静,尽显冬日的荒芜。

贾飞龙坐在车上,眯着眼,在这单调的颠簸中熬过了许久。

临近中午时分,汽车终于到站,他们的旅程暂时告一段落。

下了车,贾飞龙等人向路人打听清楚路线,便继续向北前行。

没走几分钟,郭会计眼尖,瞧见一辆马车从后面缓缓驶来。

他赶忙上前与车老板搭话,得知马车正是前往秦官庄的。

一番沟通后,车老板同意他们搭车。

贾飞龙试着与车老板攀谈,可车老板口音浓重,有些话他听不太明白。

好在有郭会计与李沈得在一旁帮忙翻译。

通过交谈,他们了解到秦官庄多数人姓秦,也有姓李的,可车老板却从未听说过李沈得这个人。

马车一路前行,不一会儿便到了秦官庄。

贾飞龙远眺山顶,只见那里有连绵起伏的长城蜿蜒盘踞。

车老板介绍道:“那是明末修建的长城,当年是用来防备你们东北满人的。”

进了村子,他们逢人便打听李沈得,可问了许多人,大家都摇头表示不认识。

无奈之下,他们只能踏上归途。

回去的路上,他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干粮,一边走一边啃。

等回到招待所时,早已过了食堂的晚餐时间,他们只好继续就着中午剩下的干粮勉强充饥。

啃食干粮的过程中,郭会计忍不住埋怨起李沈得:“你说你,连自己家都找不到,真是的!”

第二天,郭会计与张东强一同前往乐城老家办事,蔡淑志、宋献忠和技术员则继续前往铸造厂,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

贾飞龙带着李沈得,前往县武装部、民政部门,还在街坊邻里间四处打听相关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