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情怀

第113章 榴弹2树立青工典型(1 / 2)

胜利街的新楼又顺利验收了一批。

与此同时,镀锌车间与弹尾生产厂房也成功通过验收。

至此,设备搬迁和东华留守人员的搬家工作全面步入正轨,现场一片忙碌景象,工人们来来往往,搬运着各种设备与物资,喧嚣声、指挥声交织在一起。

承担着生产自制设备以及主要工装重任的机加车间,此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任务繁重程度超乎想象。

这一年来,加班加点成了工人们的工作常态。

每当夜幕降临,机床前依旧灯火通明,工人们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机床,一件件精密的零部件在他们手中诞生。

完成加工制作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拿起钳子、板子等工具,奔赴现场进行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为生产线的顺利运行保驾护航。

为了确保现场安装调试工作高效、有序地推进,机加车间特意成立了三个专业小队。

一队肩负着弹尾生产线组线工作的重任,他们深入生产线的各个环节,精心地将每一个设备部件连接起来,确保生产线的连贯性与稳定性;

二队专注于镀锌设备的安装调试,面对复杂的工艺流程和精密的设备仪器,他们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丝不苟地进行着安装与调试工作;

三队则全身心投入到工具车间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中。

各小队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后,贾飞龙独自坐在办公室里,眉头紧锁,仔细地盘算着各项任务的进展情况。

弓锯机的加工与组装任务还剩下23台尚未完成,每一台未完成的弓锯机都像是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铣点铆槽机虽然已经完成组装,但在调试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技术人员正在全力排查故障;

工序间链式传送机的生产已接近尾声,不过后续的调试与优化工作仍需谨慎对待;

弹尾车间烘干室的安装组线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各项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

贾飞龙反复核算,不算弓锯机的话,非标设备共有17类34台套,而目前完成计划的进度仅为55%,距离预期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

车间调度胡守义一人承担着三个单位的安装组建工作,每天都在三个单位之间来回奔波,忙得脚不沾地。

他不仅要协调各单位的人员调配、物资供应,还要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工作强度之大令人咋舌。

由于他实在分身乏术,车间的调度工作几乎陷入了无人负责的困境,这无疑给本就紧张的生产任务增添了更多的压力。

贾飞龙深知,必须尽快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

他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之中,就在这时,马明庆的身影突然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贾飞龙刚调入机加车间时就听闻过马明庆。

这小伙子平日里沉默寡言,性格内敛,但干起活来却踏实肯干,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铣工组长似乎对马明庆并不十分认可,每次向上级汇报工作时,既没有提及过他的优点,也没有对他提出过批评,态度模棱两可。

然而,贾飞龙并不完全依赖组长的评价,他更相信自己的眼睛。

每天在厂房里巡查时,他都能看到马明庆忙碌的身影。

起初,贾飞龙对马明庆的工作方式和能力还心存疑虑,心想这年轻人真有那么大的能耐吗?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马明庆的努力和付出逐渐打动了他。

马明庆的背上总是布满了层层汗碱,那是他辛勤劳作的见证;

他抱着沉重的工件时,脸上会流下一串串豆大的汗珠,却从未有过一丝抱怨,总是坚定地说自己不累。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让贾飞龙彻底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打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个年轻人。

尽管马明庆由于长时间高强度工作,身上难免散发着汗水与疲劳混合的酸臭味,但他出色的工作能力无疑是车间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贾飞龙开始认真思考如何进一步培养和提升他。

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贾飞龙终于萌生了树立青工典型的想法。

他认为,马明庆正是那个可以成为榜样的人选,通过树立他为典型,能够激励更多的年轻工人积极进取,为车间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天,贾飞龙在上班途中,脑海里还在不停地思索着这件事。

突然,旁边一位骑车的人热情地喊道:“老领导,下周到你们那儿检查政工工作,提前做好准备啊!”

贾飞龙回过神来,笑着回应道:“好啊,欢迎欢迎!”

回到办公室后,贾飞龙坐下来,拿起政工部门下发的必学材料,认真地学习并做起了笔记。

其中一段文字深深地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他反复研读着这段经典,心中不禁联想到车间里的工作和人员管理。

他意识到,“知人善任”是多么的重要,这不正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管理之道吗?

目前,车间最需要的就是找到一位正直且能力出众的人,将其树为典型,委以重任,从而引导年轻工人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而这个人,非马明庆莫属。

想到这里,贾飞龙拿起笔,在本子上写下了“马明庆”三个字。

与此同时,马明庆之前的种种表现也如潮水般涌上他的心头。

那次车间组织的劳动竞赛,马明庆凭借精湛的技艺和顽强的毅力,一举斩获工时第一名的佳绩。

然而,在颁奖前夕,却有人在背后议论纷纷,提及马明庆出身平凡,暗示他不配获得这份荣誉。

贾飞龙得知后,态度坚决地表示:“评价一个人,关键要看他自身的表现,而不是出身背景。我们要给每一个努力付出的人应有的认可和奖励。”

在贾飞龙的坚持下,马明庆身披象征荣誉的红绶带,站在了领奖台上。

那一刻,马明庆的眼中闪烁着激动和自豪的光芒。

自那之后,马明庆工作起来愈发干劲十足,仿佛有用不完的精力。

他起早贪黑,每天总是最早来到车间,最晚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