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上,民工们一边劳作,一边听着喇叭里传出的声音。
一位民工感慨道:“你瞧,毛主席他老人家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人坐在北京城,心里却装着咱们老百姓,清楚咱们生活有难处。”
另一位民工附和道:“是啊,老人家太厉害了,什么事儿都门儿清。有首歌里唱,毛主席走遍祖国每一片山河。”
“咱这儿他也来过?不会吧!”
“他老人家到底来没来过咱这儿,咱们哪能知道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话语里满是对毛主席的崇敬与好奇 。
这段时间,王国庆和杜开海在实践中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愈发深刻,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也更加实用,唐立波和宋东方对他们的工作十分认可。
水库建设进展顺利,仅仅两个月就大功告成。
完工后的水坝,迎水面和背水面的小楼梯错落有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所有人都满心期待着大雨降临,好让水库蓄满水。
周山从水库开建就一直嚷着要去看看。
吴权笑话他:“你可真闲不住,挖水塘你要去看,修个水库你还惦记着,这跟你有啥关系?”
周山挠挠头说:“没啥关系,就是好奇。”
磨了好多次,吴权终于同意陪他走一趟。
六月初的一个星期日,周山早早吃完早饭,跑到吴权家,拉上他,又去向阳街找了李风顺和高文革,一行人结伴前往荒石沟。
等到了地方,荒石沟已然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半池清澈的湖水,以及漫山遍野的葱郁绿意。
他们顺着山坡缓缓而下,只见水边有钓鱼翁悠然垂钓。
清澈的库水透着丝丝凉意,水下稍大些的坑洼隐约可见。
阳光洒在水面上,湖水宛如一块碧绿的美玉,镶嵌在连绵的山峦之间。
对岸山坡上,几棵树木在斜阳的映照下,勾勒出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周山凝视着水库,情不自禁地喃喃自语:“程屯绿海叠峦美,蓄水围堤涧底凉。”
吴权看着周山直勾勾地盯着水库、自顾自念叨的模样,不禁叹了口气,这次竟没有像往常一样打趣他。
高文革沿着岸边往上游走去,李风顺喊上大家一起跟上。
越往上游走,水越浅,水里的鱼儿欢快游动,水下的水草随波摇曳,清晰可见。
看了一会儿,他们便沿着原路返回了家。
不久后,政工科派了两位年轻人到后勤检查工作。
检查结束,他们口头指出李春雨政治工作汇报存在主题不清晰、概念不明确的问题,内容缺乏有力依据,要求一周内做到“六清、五准、三不漏”,并重新提交书面汇报材料。
李春雨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六清、五准、三不漏”是什么意思。
以前刘海福在的时候,儿子又在政工部门,政工检查从来没人挑出过毛病,现在可不一样了。
没办法,他只能翻箱倒柜,找出以前政工部门下发的文件,认真研读起来。
所谓“六清”,即全面情况清、重要问题清、主流与支流清、典型事例清、历史背景清、基本概念清;
“五准”是领会意图准、调查材料准、反映情况准、事实内容准、完成时间准;
“三不漏”则是主要数据不漏、重要情节不漏、重要意见建议不漏。
李春雨正钻研着,庞丙江走了进来:“领导,忙着呢?”
“还行,找我有事?”李春雨放下文件,满脸愁容地抬起头,看着刚进门的庞丙江,“坐吧,暖瓶里有开水,自己倒。”
“怎么了,领导遇到难事了?”
“刚才政工来了两个年轻人检查工作,挑出不少问题,让整改呢,我正发愁从哪儿改起。”
“是吗?他们会不会有别的想法?”
“我也在琢磨呢。要不你去打听打听,要是需要从冷库拿点东西疏通关系,你看着办就行。”
“明白。”
庞丙江办事能力确实强,第二天就拿来了政工科人员帮忙撰写的汇报材料。
李春雨照着抄了一遍,上交了事。
春季雨水稀少,水库的水位上升得很慢。
六月下旬,接连下了几场雨,水库的水终于涨了起来。
一个周日,赵铁柱约了康永新和赵占新去游泳。
到了水库,竟碰到了吴敏、袁国富和郑爱春。
这几个人在奎龙的时候就酷爱游泳,嫩江的波澜壮阔、汹涌浪花是他们难忘的回忆。
如今这个水库虽说小了些,但也足够他们一展身手。
大家找了块平坦的山坡,把脱下的衣服放好,再用小石头压住,穿戴好游泳衣和游泳帽后,纷纷下了水。
水有点凉,但还能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