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永梅满心欢喜,她爱的人都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了她。
清晨,麻三田天还没亮就醒了,随后又与她亲密一番,结束后穿衣离开。
不一会儿,赵福田也来了,再次与她缠绵,这次坚持了四分多钟才结束。
常永梅亲了一下老公,温柔地说:“看来真的见好了 。”
常永梅沉浸在快乐之中时,佟铁山却在惦记着牲口。
他来到生产队的牲口棚,查看刚刚买回来的马和牛。
建筑队成立后,经唐主任同意,大队开具了介绍信,安排人员前往内蒙采购牲口。
这次采购的资金,是生产队给工厂拉脚挣来的,最终买了两匹马、四头牛。
采购人员赶了一夜的路,天不亮时,疲惫不堪地赶着牲口回来了。
他们先把牲口安置进棚里,然后去了佟铁山家。
佟铁山看着这些满脸倦容的采购人员,询问了采购的情况,之后让他们回家休息,自己则来到牲口棚查看。
“八叔,吃了没?”佟铁山向饲养员八叔打招呼。
八叔回答道:“吃了,队长。”
“好,您老看看刚送来的那几头牲口怎么样?”
“中,不错,马一公一母,牛三母一公。”
佟铁山走过去,摸着马鬃,满意地说:“中,这毛黑中发亮,这马膘肥体壮,不错。”
又看了看牛,接着说,“这牛骨架大,好好饲养肯定有劲。”
他看着这些大牲口,满心欢喜,既希望它们能为队里多出力,又盼着它们能繁衍后代,便问道:“这牲口什么时候配种?”
“马最好每年春季配种,这牛啥时候都行,只要母牛发情就能配。”
“那好,能配的时候就安排配种,省得花钱去外地买。”
佟铁山离开牲口棚回到家,取出自行车前往公社汇报情况。
汇报完后,他到公社供销社找主任批了五包前门烟,带着烟回到了大队部。
此时,队部院里裴同国带着三个人正在制作大车车架子。
前几天,采购人员去内蒙的时候,裴同国找到宋东方说:“找几个人看看能不能帮着打几副车架子。”
宋东方爽快地说:“好办,安排酒菜。”
晚上,宋东方、王绍一、康永新、裴同国来到佟铁山家,几人喝着小酒,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佟铁山分烟的时候,李春雨正在思考后勤的问题。
后勤科长是个资历很深的人,但身体不好,家也还没搬过来,时常回奎龙养病,后勤的事务基本都交给了李春雨。
这段时间,机关领导搬走了,团结街的办公平房分给了后勤。
后勤终于可以认真地考虑如何保障三线的后勤工作了。
李春雨站在平房前,思绪万千。
三线建设初期,指挥部成立了后勤筹备组,三线的后勤和城里的后勤不同,它事无巨细,什么都管。
筹备组下设了很多单位,由于当时“先生产后生活”的指导思想,所有事务都以生产优先,后勤保障能力较弱,部分工作至今都还没开展起来。
就拿浴池来说,几千人生活在这条大沟里,却只有几个车间有浴池,职工洗澡还算方便,但家属洗澡就非常困难了。
想洗澡就得跑远路去车间,还经常因为锅炉坏了或者人太多而白跑一趟。
夏天还好些,到了冬天,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想干干净净地过年,矛盾就愈发突出,骂街、打架的事情时有发生。
除了洗澡难,缝纫和修鞋的问题也很突出。
以前在市里,这样的合作社很多,大家做件衣服、修个鞋都很方便。
可到了这山沟里就不行了,会做衣服的人还能自己动手,小孩子的衣服可以拿大人的改一改勉强穿,但要是想做件好看、精致点的衣服就没办法了;修鞋也是一样,自己做的布鞋坏了还能自己补补,可皮鞋、翻毛劳保鞋坏了,能自己修的人就不多了。
还有理发也让人发愁。
前几天,就因为理发排队有人插队,职工之间还打了一架。
理发这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是门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