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谋谋天下

第117章 攘外之策(1 / 2)

李积见李世民如此相问,倒也没有多想,如实回答道:“陛下,《道德经》里就是这样讲的啊!‘民为上,君为下;民重而君轻!处上而民不重,处下而民不害。’此乃道家先圣老子之智慧,阐明百姓之重要,君王当以民为重,方能使天下安稳。”

李世民听闻,不禁惊奇地问道:“你们道士也研读这些?”

李积点点头,神情恭敬而自信,说道:“陛下,这《道德经》本就是道家之首要经典嘛!道家追求顺应自然、以民为本的理念,做道士,多半都得读一读的!这其中蕴含的智慧,对于治国安邦亦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李世民听了李积的回答,心中五味杂陈。他既感到解决天下大事的道理原来如此简单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心中的迷雾渐渐散去,思路愈发清晰;又深忌民间原来从来不缺高人,这些隐匿于江湖、道观的高人,若能为己所用,自然是国之幸事,但若与自己离心离德,那便如同心腹大患;更深叹道家思想的不得了,其蕴含的智慧如同一座蕴含无尽宝藏的深山,等待着有缘人去挖掘。

由此,李世民决定抑武修文,重开科举并尊崇道家。恰好老子姓李,这也正合了他们这国姓。于是,后来唐朝皇帝们都声称自己是老子之后,借此彰显李唐王朝的正统性,为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增添一抹神秘的色彩。

其实,他们这个李姓,出自鲜卑贵族,汉化后改姓的李,与老子那姓完全八竿子都打不着,但为了巩固统治,也只能如此行事。

为了警示后代,李世民还把他那句“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可覆舟。”书写下来,裱装好后挂在堂上。如此,这句话就成了他的千古名言,时刻提醒着自己以及后世子孙,要以民为本,不可忽视百姓的力量。

其实,这话出自《荀子·哀公》。李世民能如此去理解李积所说的内容,可见他平日也是读了不少书,善于思考总结,将前人的智慧融会贯通。

李世民并未显露出多少对李积的忌惮来。他深知,人才是国家之根本,若总是对臣子心存猜忌,又怎能让他们为自己尽心竭力?

他又接着问起了李积对突厥人的看法来。

李积神色凝重,目光坚定,缓缓说道:“陛下,突厥人盘据在广袤的北方草原上,犹如狼群一样窥视着我们。他们时常南下侵扰,抢夺我们的财物,屠杀我们的百姓,给大唐的边疆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趋赶走他们后不久又回来了,如此下去,终究不是回事儿。要解决他们,必须快刀斩乱麻,一下子击其要害,使之一蹶不振,方能分化而治,永绝后患!

这突厥人犹如草原上的饿狼,若不一举重创,他们便会越发猖獗,不断侵扰我大唐边境。唯有给予他们致命一击,让他们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元气,才能真正消除这北方的威胁。”

李世民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朕亦是如此想的!只是战机难寻,且需精兵良将出击才行。你认为谁可堪大任啊?”

李积微微低头,沉思了一会,随后抬起头来,目光坚定地说道:“陛下,战机是可以自己去寻觅的。至于统兵人选,李靖胆大心细,思维慎密而又有着非凡的奇谋,当是不二人选!李靖在战场上屡立奇功,其军事才能卓越非凡。他对突厥人的习性、作战方式了如指掌,且有丰富的指挥经验,又有过人的胆略和谋略,若是让他统领大军,必能出奇制胜,给突厥人以致命一击!”

李世民笑问道:“那爱卿你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