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九年(626 年),李元吉为了进一步削弱李世民的势力,又将目光投向了左一马军总管程咬金。他向李渊进谗言,诬陷程咬金种种 “罪行”,企图让李渊将程咬金外放为康州刺史。程咬金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刻赶到秦王府,见到李世民后,他单膝跪地,神情凝重地说道:“大王,如今秦王府的辅佐之臣快走光了,就如同一座大厦失去栋梁,摇摇欲坠。大王自身又怎么能够长久呢!我程咬金生是大王的臣子,死是大王的鬼,誓死不离开京城。恳请大王及早将定下计策,莫要让那些奸人有机可乘啊!”李世民看着程咬金坚定的眼神,心中满是感动,轻轻扶起他,说道:“程将军放心,有你在,我心稍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李元吉并未就此罢手,又用金银丝帛引诱右二护军段志玄,企图拉拢他为自己效力。段志玄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金银丝帛,眼中没有丝毫贪恋之色。他冷冷地回应道:“我段志玄深受秦王厚恩,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此生只效忠秦王一人,绝不会背叛大王。太子的好意我心领了,还请太子不必再费心思。”李元吉见段志玄不肯从命,气得脸色铁青,但又无可奈何。
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中形势越来越明朗了。秦王府的幕僚属官都人人忧虑,个个恐惧起来,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鸟兽,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行台考功郎中房玄龄与比部郎中长孙无忌(李世民舅哥)私下相聚,房玄龄忧心忡忡地说道:“现在秦王与太子仇怨已经造成,一旦祸患暗发,岂只是秦王府不可收拾,实际上社稷的存亡都成问题。依我看,不如劝说秦王采取与周公平定管叔、蔡叔相似的行动,以便安定皇室与国家。如今这存亡的枢机,形势的危急,就在当下啊!”长孙无忌长叹一声:“我有这一想法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只是不敢说出口。现在你说的这一席话,正好符合我的心愿。请让我代您禀告秦王。”
于是,长孙无忌匆匆进入李世民的卧室,将房玄龄的话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眉头紧锁,唤来房玄龄商议此事。房玄龄神情严肃地说道:“大王功盖天地,应当继承皇帝的大业。如今大王担心危机发生,这正是上天在帮助大王啊。希望大王不要疑惑不定了。”随后,房玄龄与秦王府属官杜如晦共同苦劝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李元吉。
此时的李世民,心腹只剩下长孙无忌(他是李世民的舅哥)还留在秦王府中。长孙无忌心急如焚,他拉着自己的舅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右候车骑将军侯君集以及尉迟恭等人,日以继夜地劝说李世民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心中虽已有所动摇,但因一直无计,所以依旧犹豫不决。
后来,任行军总管的李世积归来,与灵州大都督李靖一起也劝谏李世民:“大王因功高被猜疑,愿效犬马之劳。如今局势危急,还望大王早做决断。”恰在此时,适逢突厥郁射设带领数万骑兵驻扎在黄河以南,突入长城边塞,包围乌城。
太子李建成见有机可乘,便推荐齐王李元吉代替秦王李世民都督各路军马北征以抵抗突厥入侵,其中还包括忠于秦王府的各位将军。如此一来,对秦王府简直就是釜底抽薪,李世民将陷入一时的无人可用之境。李渊听从了李建成的建议,命令元吉督率右武卫大将军李艺、天纪将军张瑾等人援救乌城。
李元吉乘机请求让尉迟恭、程咬金、段志玄以及秦王府右三统军秦琼等人与自己一同前往,美其名曰检阅并挑选秦王帐下精锐的兵士以增强自己军队的实力。与此同时,在太子的东宫中担任率更丞职位的王晊,因平日受到李世民的厚待与信任,已在暗中成为李世民在东宫的眼线。他悄悄潜出东宫,赶到李世民处,面容紧张地告诉李世民:“太子对齐王说:‘如今,你已经成功将秦王骁勇的将领和精锐的士兵纳入麾下,拥有兵马数万之多了。我要与秦王在昆明池为你饯行,在那时,我安排勇士在帐幕里将秦王杀死,上奏父皇时就说他暴病身亡,父皇应该不会不相信。我自当让人进言,逼父皇将国家大事交给我处理。尉迟恭等人已经落到了你手中,应该将他们悉数坑杀,谁敢不服!’”
李世民听闻王晊的一番话,如遭雷击,面如死灰。他匆匆将王晊说的情况告诉了长孙无忌等人,众人听闻,皆义愤填膺,立即劝李世民先发制人,以免落到任人宰割的境况。李世民听着众人的劝说,仰天长叹,神情悲戚地说道:“骨肉相残,是古往今来的大罪恶。我当然知道祸事即将来临,可我本打算在祸事发生以后,再举义讨伐他们,这样在道义上不也说得过去吗!”
喜欢大谋谋天下请大家收藏:大谋谋天下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