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

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连载一百七十四)(2 / 2)

“少林哥!”林小华快步迎上来,握住孙少林的手,“都准备好了,家长们都到齐了。”

孙少林点点头,转身去后备箱搬东西。陈雪儿则直接走向孩子们,蹲下身和他们平视:“小朋友们,猜猜姐姐带什么好吃的来了?”

孩子们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陈敏怯生生地问:“是……是糖吗?”

“比糖更好哦!”陈雪儿变魔术似的从保温桶里拿出一个卤鸡腿,“香喷喷的鸡腿!每人一个!”

操场上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陈雪儿让孩子们洗洗手,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个大鸡腿。孙少林和林小华一起把学习用品搬到教室的讲台上,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鼓鼓的信封。

“各位家长,”孙少林清了清嗓子,“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帮到孩子们。”

他走到第一个家长面前——那是个满脸皱纹的老人,粗糙的手上布满老茧。孙少林双手将500元现金递过去:“大叔,给孩子买些文具和衣服吧。”

家长们激动地接过钱,话语里充满了感激

就在这时,校门口传来一阵骚动。一个扛着摄像机的年轻人和一个拿着话筒的女记者匆匆走来。林小华惊讶地迎上去:“王记者?你们怎么……”

“林校长好!”女记者微笑着说,“自从上次在安城日报培训见到您,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今天本来在村里采访‘三夏生产’,听村民说这里有人资助贫困学生,就赶过来了。”

孙少林本来不想接受采访,他认为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就醒了,但林小华已经拉着他走到镜头前:“这位是孙少林孙老板,他今天来资助我们学校十名贫困学生,每人500元,还带来了价值三千多元的学习用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摄像机红灯亮起的瞬间,孙少林的脸有些发红。他轻柔地说:“我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

记者把话筒递到他面前:“孙老板,是什么促使您做出这个善举的呢?”

孙少林看了看周围期待的眼神,又看了看正在给孩子们分鸡腿的陈雪儿:“因为我曾经也经历过,知道贫困儿童正在面临的苦难。现在我有能力了,就想帮帮他们。”

林小华适时地插话:“孙老板已经在我们学校开展几次活动了,给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带着店员给学生做饭,还给一些孩子买新衣服,他的事迹安城日报都刊登过。”

摄像机转向正在和孩子们互动的陈雪儿。一个小男孩正仰着脸问她:“姐姐,你下次还来吗?”

陈雪儿摸摸他的头:“来,当然来!下次阿姨给你们带好吃的,好不好?”

“好!”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夕阳西下时,活动接近尾声。孙少林帮着把剩余的学习用品搬进教室,林小华则用学校的数码相机记录下这感人的一幕幕。

“小华哥,”林小华突然说,“我想把今天的事写成报道投给《安城日报》,可以吗?”

孙少林连忙摆手:“别别别,这点小事不值得上报纸。”

“这可不是小事。”林小华认真地说,“您的善举应该让更多人知道,也许能带动更多人来帮助这些孩子。”

孙少林沉思片刻,终于点点头:“那……好吧。不过别写得太夸张,我就是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

当晚,林小华坐在电脑前,一篇题为《一个餐馆老板和10个山里娃》的报道一气呵成。他精心挑选了三张照片:孙少林双手递钱给老人的瞬间、陈雪儿弯腰给孩子们分鸡腿的画面、以及全体受助学生抱着新文具的合影。

三天后,这篇报道出现在《安城日报》第二版,还配发了编者按。第四天晚上,县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播出了孙少林资助贫困生的专题报道。

因为多次帮助困难学生,孙少林的餐馆被越来越多人关注,他们都去品尝孙少林店里的特色菜,让他们的生意越来越好。

喜欢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请大家收藏:我们曾经翻过那座山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