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逐回深度解读

第65章 龄官(1 / 2)

一、龄官的基本信息

1.身份背景

龄官是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女性人物,她是贾府为元妃省亲特意从姑苏采买来的十二个唱戏女孩之一,学的是小旦。姑苏在当时是戏曲文化极为发达的地区,能从那里被选中,可见龄官在戏曲方面颇具天赋。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戏子的地位十分低下。他们被视为供人娱乐的工具,连贾府里的三等奴才都自觉比他们高贵。龄官进入贾府后,便被关在梨香院学戏,如同被困在牢笼之中。但即便身处这样的困境,她也没有被命运完全束缚,在有限的空间里,展现出了独特的个性与魅力,在大观园的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外貌特征

龄官的外貌极具特色,书中多处暗示她与林黛玉有着极为相似的容貌。在“龄官划蔷痴及局外”一回中,宝玉初见龄官,便觉她“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那如蹙起的春山般的眉毛,含着盈盈秋水的眼眸,面容单薄而纤细的腰肢,整体呈现出一种柔弱、娇俏的美感,与林黛玉的气质神韵颇为契合。

后来薛宝钗生日看戏时,王熙凤说小旦“扮上活像一个人”,众人皆看出像黛玉,结合后文对龄官长相的细致描写,可推断这个小旦正是龄官。这种外貌上的相似并非偶然,不仅增添了人物之间的关联,也为故事的发展和情感的交织埋下了伏笔。

二、龄官的主要情节展现

1.元妃省亲唱戏

元妃省亲是贾府的一大盛事,期间安排了唱戏表演。龄官在这次表演中,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一面。当时,戏班班主贾蔷让龄官唱《游园》《惊梦》,这两出戏出自经典戏曲《牡丹亭》,且是元妃要求再唱的曲目。然而,龄官却以这并非本角之戏为由,执意拒绝,坚持要唱《相约》《相骂》。

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戏子地位卑微,面对贵妃的要求,多数人恐怕会毫不犹豫地顺从。但龄官却没有屈服于权贵,她坚守自己的原则,不轻易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这种行为背后,体现出她倔强、有主见的性格特点。她深知自己的角色定位,清楚自己擅长的戏路,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放弃专业的坚持。

龄官的这一选择,也显示出她对艺术的尊重和敬畏。她明白每一出戏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表演要求,不能随意串改。她不愿意为了讨好权贵而敷衍了事,而是希望以最专业的态度呈现出最好的表演。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认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是难能可贵的。

此外,龄官的拒绝也反映出她内心的骄傲和自尊。她虽身为戏子,但并不认为自己就低人一等,她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不愿意被他人随意摆布。她用自己的行动,向众人证明了她的价值和尊严,即使身处卑微的地位,也能绽放出独特的光芒。

2.蔷薇架下画蔷

在一个暑热难耐的午后,宝玉信步走到蔷薇花架下,无意间看到了龄官。彼时的龄官,正蹲在地上,手中拿着根簪子,专注地在地上画着什么。

只见她眉梢轻蹙,眼神中满是深情与专注,全然没有察觉到宝玉的到来。宝玉好奇地悄悄走近,想要一探究竟。此时,一阵骤雨袭来,豆大的雨点纷纷落下,可龄官却仿若未觉,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执着地画着。

宝玉定睛细看,发现龄官画的竟是一个又一个的“蔷”字。那一笔一划,都饱含着她对贾蔷深深的爱意。雨水打湿了她的衣裳,她却浑然不顾,心中眼中只有那个“蔷”字。

看到这一幕,宝玉心中不禁感慨:“怪道上月我烦他唱《袅晴丝》,他竟因娘娘传他也没唱,如今想来,原来他心里只装着一个贾蔷。”宝玉本以为自己对姐妹们的深情已是无人能及,可此刻看到龄官对贾蔷的这份深情,才明白原来世间的情是如此的多样和深沉。

龄官在蔷薇架下画“蔷”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她对贾蔷的一往情深。她不顾旁人的眼光,不顾天气的变化,只是一心一意地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情感。这份深情,是纯粹而热烈的,没有丝毫的杂质。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龄官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将自己对贾蔷的爱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美好。

3.拒绝宝玉唱戏

宝玉素来爱听曲,对龄官的演唱也早有耳闻。一日,他特地来到梨香院,满心期待地请求龄官为他唱一曲《袅晴丝》。在宝玉看来,自己身份尊贵,又是一片真诚,龄官定会欣然答应。

然而,龄官却冷冷地回应道:“前儿娘娘传我都没唱。”这简单的一句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宝玉的热情。她的态度坚决而决绝,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妥协。

龄官的拒绝,再次彰显了她倔强的性格。在她的世界里,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地位而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宝玉虽备受贾府上下宠爱,但在龄官这里,他的请求并没有得到特殊对待。她不会为了讨好权贵而违背自己的心意,即使面对宝玉这样身份尊贵的公子,也依然坚守自己的原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这种倔强并非是她的任性,而是她对自我的一种坚持。她清楚自己的喜好和底线,不会因为外界的诱惑或压力而动摇。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众人,她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不会被他人随意左右。龄官的这份倔强,在那个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封建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和耀眼,也让她成为了《红楼梦》中一个独特而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4.贾蔷买雀逗趣

为了逗生病的龄官开心,贾蔷特意花一两八钱银子买了只会衔旗串戏台的雀儿回来。他满心欢喜地在龄官面前耍弄着雀儿,以为能博她一笑。

然而,龄官非但没有开心,反而变了脸色,指责贾蔷道:“你们家把好好的人弄了来,关在这牢坑里学这个劳什子还不算,你这会子又弄个雀儿来,也偏生干这个。你分明是弄了他来打趣形容我们,还问我好不好。”

贾蔷听后,顿时慌了神,手足无措,赶忙将雀儿连笼子都放了生,又要去请大夫为龄官看病。龄官见他要去,忙拦住说:“站住,这会子大毒日头地下,你赌气去请了来我也不瞧。”

从这一情节可以看出,龄官和贾蔷之间的情感互动十分微妙。龄官对贾蔷的行为感到不满,是因为她从雀儿联想到了自己被困在贾府学戏的处境,她渴望自由,不希望被人当作玩物。而贾蔷买雀逗她,虽出于好意,但没有真正理解她内心的痛苦。

但龄官又关心贾蔷,怕他在毒日头下晒着,这表明她心里是在乎贾蔷的。他们之间的感情不是那种甜言蜜语的讨好,而是在日常的小摩擦中,相互关心、相互在意,把对方的感受放在心上,这种情感真挚而深刻。

三、龄官的性格特点剖析

1.倔强孤傲

龄官的倔强孤傲在《红楼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在面对权贵时,她始终坚守自我,不轻易屈服。

元妃省亲时,贾蔷让龄官唱《游园》《惊梦》,这是元妃要求再唱的曲目,可龄官却以“非本角之戏”为由,执意要唱《相约》《相骂》。在当时的社会,贵妃地位尊崇,戏子们能得到贵妃的关注是求之不得的事,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顺从。但龄官却不把权贵的要求放在眼里,她坚守自己的专业和原则,不迎合、不讨好,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倔强。她深知自己的角色定位,清楚自己擅长的戏路,不会为了讨好权贵而随意改变,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和坚守,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显得尤为可贵。

宝玉请求龄官唱《袅晴丝》时,龄官同样毫不留情地拒绝。宝玉在贾府地位尊贵,备受众人宠爱,可龄官却没有因为他的身份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她冷冷地回应“前儿娘娘传我都没唱”,简单的一句话,却透露出她的坚决和孤傲。在她的世界里,不会因为对方的身份地位而轻易妥协,她有自己的想法和底线,不会被他人的请求所左右。

龄官的倔强孤傲还体现在她日常的言行中。她不像其他戏子那样,为了在贾府生存而讨好他人,而是整日甩脸子,咬尖拿乔。她自认为在小戏子中出类拔萃,对周围的人都不屑一顾。这种性格使她在贾府中显得格格不入,但她却毫不在意,依然我行我素。

龄官的倔强孤傲并非是一种无理取闹的任性,而是她对自我价值的一种坚持。她虽身为戏子,地位卑微,但内心却有着强烈的自尊和骄傲。她不愿意被命运和身份所束缚,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她的这种性格,在《红楼梦》众多女性形象中独树一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深情专一

龄官对贾蔷的深情专一,在《红楼梦》中有着诸多动人的体现。

蔷薇架下画蔷这一场景,堪称龄官深情的经典写照。在那个暑热的午后,龄官独自蹲在蔷薇花架下,手持簪子,专注地在地上画着“蔷”字。“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此时的龄官,满心满眼都是贾蔷,全然沉浸在自己的深情世界里,以至于骤雨落下,打湿了她的衣裳,她都浑然不觉。这一个又一个的“蔷”字,饱含着她对贾蔷深深的思念与爱意,每一笔都倾注了她的深情,生动地展现了她对贾蔷的一往情深。

贾蔷买雀逗趣的情节,也进一步凸显了龄官对贾蔷的深情。贾蔷为了让生病的龄官开心,特意买了雀儿回来。然而,龄官却因雀儿联想到自己被困贾府学戏的处境,变了脸色指责贾蔷。但当贾蔷要去请大夫时,她又忙拦住说:“站住,这会子大毒日头地下,你赌气去请了来我也不瞧。”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龄官虽然对贾蔷的行为有所不满,但内心深处却十分关心他,怕他在毒日头下晒着。她的这种关心,并非是表面的敷衍,而是真心实意地在乎贾蔷的安危,体现了她对贾蔷的深情厚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龄官对贾蔷的感情,是纯粹而专一的。她的世界里似乎只有贾蔷一人,无论是在蔷薇架下默默画“蔷”,还是在日常的相处中对贾蔷的关心,都展现了她对这份感情的执着和坚定。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龄官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她的深情专一,令人动容,也让她成为了《红楼梦》中一个令人难忘的深情女子。

3.敏感自尊

龄官敏感自尊的性格在贾蔷买雀逗趣这一情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贾蔷为博生病的龄官开心,特意买了只会衔旗串戏台的雀儿回来,满心期待能让她展露笑颜。然而,龄官看到雀儿后,不仅没有开心,反而变了脸色,指责贾蔷拿雀儿打趣形容她们。她将雀儿被困笼中的遭遇与自己被贾府买来学戏的处境联系起来,认为贾蔷的行为是对她的不尊重,这充分显示出她内心的敏感。

龄官的敏感源于她对自身处境的深刻认知。她身为戏子,地位卑微,如同被困在牢笼中的鸟儿,失去了自由。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时刻保持着警惕,对周围的事物格外敏感,任何可能触及她伤痛的举动都会引发她强烈的反应。

而她的自尊则体现在她对平等和尊重的追求上。她虽身处困境,但并不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不希望被他人当作玩物随意对待。当贾蔷的行为让她感觉受到了冒犯时,她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坚决维护自己的尊严。

这种敏感自尊性格的形成,与她的身份背景和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在当时的社会,戏子地位低下,常被人轻视。龄官进入贾府后,虽有表演的机会,但依然摆脱不了被人当作娱乐工具的命运。长期的压抑和不被尊重,使她的内心变得脆弱而敏感,同时也激发了她强烈的自尊心,让她更加坚定地扞卫自己的尊严和价值。她用敏感的触角感知世界,用自尊的盾牌保护自己,在那个复杂的环境中努力保持着自我。

4.职业敬畏

龄官对职业的敬畏之心,在她不串行当的情节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元妃省亲时,贾蔷让她唱《游园》《惊梦》,她却以“非本角之戏”为由,坚持要唱《相约》《相骂》。这一行为并非是她的任性,而是她对自己职业的尊重和坚守。

在戏曲行业中,每个角色都有其特定的表演要求和风格,不串行当是对专业的基本遵循。龄官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白每一出戏都需要演员全身心地投入和精准地演绎。她不愿意为了迎合权贵而随意串改戏路,破坏表演的专业性。这种对职业的敬畏,使她在表演时能够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力求将每一个角色都演绎得淋漓尽致。

与龄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戏子。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多数戏子为了生存和讨好权贵,往往会放弃自己的原则,随意迎合他人的要求。他们可能会为了一场表演而不顾角色的适配性,盲目地接受各种安排。而龄官却不为所动,始终坚守自己的职业底线。

龄官对职业的敬畏,不仅体现了她的专业素养,更展现了她的人格魅力。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地位,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怀有敬畏之心,坚守专业原则,不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左右。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四、龄官的人物作用

1.对贾宝玉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