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来使
大帅府的喜庆氛围尚未完全散去,朱漆大门外突然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
木邦使者身着洗得发白的绸缎长袍,头戴翎帽,在门房的指引下,一步一叩首地往正厅走去,口中还不断念叨着:“天朝上国,救救属国木邦吧……”
那使者约莫四十岁年纪,脸上布满风霜,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旅途的尘土。
他跪在正厅中央,双手高高举起一封用黄绸包裹的国书,声音带着哭腔:“启禀大帅,属国木邦遭大难了!吴三桂那贼子吞并了八百大甸,如今又占了我木邦大半领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国王派小臣千里迢迢赶来,恳请天朝上国主持公道,出兵讨伐那乱臣贼子!”
说着,他 “咚、咚、咚” 地往地上磕头,额头上很快就起了一个红肿的大包。
“我木邦世代臣服大明,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如今遭此大难,只有天朝上国能救我们了!” 使者的声音嘶哑,泪水混着脸上的尘土,淌出两道清晰的泪痕。
当侍卫向参谋部汇报有木邦使者来访的时候,满屋子的人都不知道木邦在哪里,只好把使者的书信呈给李奇办公室。
参谋官将国书呈给李奇,李奇拆开一看,上面竟然是秀丽的汉字书写,详细诉说了吴三桂如何以 “借道” 为名,突然出兵攻占木邦城池,如何抢夺粮食、掳掠百姓,字里行间满是绝望与哀求。
自从大明不再发展海上力量之后,海外的属地、属国就日益与大明断绝了来往,后来随着大明国力的日薄西山,更是老死不相往来。
这次也许是李奇带领的绿水书院海军在印度洋打出了名声,又或者是吴三桂这个大汉奸在印度次大陆打出的威势,让大明又重新出现在他们的视野,他们发现,大明还是那个大明,仍然是他们可望不可及的天朝上国,有事还得来相求。
这什么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更是鬼话,不知多少年没个影子。李奇放下国书,看着跪在地上的使者,心中泛起一丝波澜。
木邦,这个位于西南边境的大明故地,史书上都没有记载,独立成为属国也多年未曾听闻。
如今突然派人求援,看来是真的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
李奇坐在太师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目光落在使者身上。
他想起胡有财曾说过,这些海外的属地或属国,多年来音讯全无,早已不来朝拜,如今却想起大明这个招牌,定然是遇到了无法克服的困难。
“你说吴三桂吞并了八百大甸,又占领了木邦大部?” 李奇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威严。
使者连忙回话:“回大帅,正是!那吴三桂在印度次大陆势力越来越大,先是灭了八百大甸,如今又把矛头指向我木邦。他的军队配备了火器,我木邦的士兵根本抵挡不住。国王说,只有天朝上国的大军到了,才能逼退那贼子。”
李奇微微点头,心中已有了盘算。
吴三桂在印度次大陆坐大,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此人野心勃勃,当年叛明降清,在广西打不过李奇后退守云南,清军被李奇击退后,吴三桂带兵逃往西南,自成一极。
如今又在海外扩张,若不加以遏制,迟早会成为大明的祸患。只是,木邦远在千里之外,翻山越岭,大军如何到达?这倒是个棘手的问题。
他让侍卫将使者带去客房休息,好生款待,自己则踱步到地图前,目光在印度次大陆的位置停留了许久。
木邦的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若是派兵从陆路前往,道路不通,不仅耗费巨大,人员也不服水土,只怕人员走到半途,就折损过半。
可若是坐视不管,吴三桂的势力只会越来越大,到时候再想收拾他,恐怕就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