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守将是谁?”诸葛亮在城下问道,羽扇轻摇。
郝昭站在城头,身披重甲,声如洪钟:“大魏镇西将军郝昭在此!诸葛亮,趁早退兵,免得白费力气!”
诸葛亮劝降不成,只得下令攻城。蜀军推着云梯车冲向城墙,却被城上的滚木礌石砸得粉碎;想挖地道进城,郝昭早有防备,在城内挖了横沟,地道刚挖到一半就被截断;用火攻烧城门,郝昭命人在城门后堆上沙包,浇上水,火刚燃起就被浇灭。
一连攻了二十日,陈仓城纹丝不动,蜀军却折损了数千士兵。诸葛亮望着城头飘扬的魏旗,忍不住感叹:“郝昭真乃将才!若能为我所用,何愁北伐不成?”
消息传到洛阳,曹叡龙颜大悦,派内侍前往陈仓,赐郝昭黄金百斤,晋爵关内侯。司马懿却在府中对着舆图冷笑——他要的不仅是守住陈仓,更是要让郝昭成为制衡诸葛亮的棋子。
“父亲,”司马昭走进来,手里拿着陈仓的战报,“郝昭立了大功,会不会功高盖主?”
司马懿放下舆图,端起茶杯:“他越有功,陛下越信任他;他越能挡诸葛亮,陛下就越离不开我这个推荐人。”他望着窗外的积雪,“这就叫‘借刀杀人’,只不过这刀,是用来防身的。”
陈仓城下,诸葛亮见久攻不下,粮草又快耗尽,只得下令退兵。临走前,他命人在城下留下一封信,信中写道:“郝将军守城有方,亮佩服。若有一日魏室倾颓,可来蜀地,亮定扫榻相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郝昭看完信,当众将其烧毁:“我乃大魏臣子,生是魏人,死是魏鬼!”可夜里独处时,他却摸着城墙上的箭痕,想起诸葛亮退兵时的背影——那是个与自己一样,为信念执着的人。
建兴八年,郝昭在陈仓病逝。临终前,他命人将曹叡赐的金印还给洛阳,只留下那柄锈迹斑斑的环首刀。司马懿得知消息,亲自前往陈仓吊唁,站在郝昭的墓前,忽然叹了口气:“你守得住陈仓,却守不住命。这天下,终究是能忍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他回到洛阳后,曹叡果然再次任命他总督雍凉兵马。这一次,再也没有人敢质疑——诸葛亮在陈仓受挫后,转向祁山,而放眼整个大魏,只有司马懿能与他抗衡。
司马懿接过兵符的那天,洛阳的阳光格外明媚。他站在太极殿前,望着远处的邙山,忽然想起西城的那曲《高山流水》。那时他以为诸葛亮在故弄玄虚,此刻才明白,那琴声里藏着的,是两个智者的隔空对话——你知我谨慎,我知你多疑,彼此制衡,彼此成就。
陈仓的城墙依旧矗立,郝昭的名字渐渐被人淡忘,只有城砖上的箭痕,还在诉说着那场惨烈的攻防战。而司马懿,终于借着这场胜利,重新握紧了大魏的兵权,为日后的“司马代魏”埋下了第一颗种子。
渭水的水依旧东流,带着陈仓的尘土,也带着司马懿的野心,奔向那个注定波澜壮阔的未来。诸葛亮在汉中得知郝昭病逝的消息,沉默了良久,最终提笔写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他知道,真正的对手不是郝昭,而是那个躲在洛阳,看似退让实则步步紧逼的司马懿。
北伐的路还很长,而这场跨越渭水的较量,才刚刚进入最精彩的篇章。
喜欢权演龙之更新的书请大家收藏:权演龙之更新的书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