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演龙之更新的书

第66章 四大名着:绝路问津(2 / 2)

“诸葛亮!”他挣扎着嘶吼,“你有本事杀了我!这般戏耍,算什么好汉!”

诸葛亮正坐在帐外的石凳上,看着士兵们晾晒新收的粮草。闻言,他放下手中的账簿,示意士兵松绑,又命人端来一碗热粥:“孟将军,你我交手数次,可知为何总输给我?”

孟获扭过头,拒不接粥:“不过是你诡计多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非也。”诸葛亮舀起一勺粥,望着远处南中百姓往来营寨交易的身影,“你看那些蛮人,他们来换盐巴、布匹,脸上是笑着的。这世上,没有人喜欢打仗。你举兵反叛,说是为了南中,可百姓们得到了什么?不过是更多的尸体和更少的粮食。”

孟获猛地抬头,想起越嶲郡被战火焚毁的村寨,想起泸水两岸漂浮的尸体,喉咙忽然发紧。他自幼在南中长大,见惯了部落间的厮杀,总以为强者为王是天经地义,此刻却被这碗温热的粥烫得心头发颤。

“我再放你回去。”诸葛亮将粥碗塞进他手里,“若你还想打,我奉陪到底;若你想通了,便带着南中百姓来归顺,我保你们世代安宁,不输一粒粮食,不拿一匹绸缎。”

孟获捧着粥碗,指尖触到滚烫的瓷壁,忽然想起第一次被放归时,银坑洞的老人们拉着他的手说:“大王,别再打了,再打下去,咱们的孩子都要饿死了。”那时他只当是老人们胆小,此刻才明白,那是浸透了血泪的哀求。

他最终还是跨上了诸葛亮送来的战马,身后跟着两个蜀军士兵,驮着足够他回到银坑洞的干粮。走到谷口时,孟获回头望了一眼蜀营,见诸葛亮还坐在石凳上,正和一个蛮人老者比划着什么,老者脸上的皱纹里都淌着笑。

“第三次了……”孟获轻轻踢了踢马腹,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不知道自己还会不会来第四次,只知道那碗热粥的温度,竟比泸水的瘴气更难消散。

蜀营里,诸葛亮望着孟获远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马谡走上前:“丞相,这般放虎归山,恐生后患。”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目光落在帐外晾晒的蛮布上,那布虽粗糙,却织着精巧的花纹:“你看这布,若用蛮力扯,只会撕碎;若慢慢揉,反倒能变得柔软。南中之事,急不得。”

正说着,魏延兴冲冲地跑来:“丞相,孟优醒了,在帐里又哭又闹,说要找他兄长报仇呢!”

诸葛亮闻言失笑:“给他备些干粮,让他也回去吧。告诉孟优,他兄长若是想通了,我在营里备着最好的蜀酒,等着他们一起来喝。”

夕阳西下时,泸水的水面被染成了金红色。孟优带着残部往银坑洞走,一路上都在咒骂诸葛亮,却没发现,自己的脚步越来越慢,心里反复想着那个问题——为什么蜀军明明能杀了他们,却偏要一次次放他们走?

而在盘蛇谷的深处,孟获勒住马,看着路边一个正在采蘑菇的蛮人孩童。孩童见了他,非但不怕,反而举起蘑菇笑道:“大王,这是能吃的,阿妈说蜀军的先生教我们辨认的。”

孟获望着孩童沾着泥土的笑脸,忽然调转马头,不是往银坑洞的方向,而是朝着另一个部落的聚居地奔去。他想知道,那些归顺蜀军的部落,是不是真的像诸葛亮说的那样,能安稳地采蘑菇,能让孩子笑着长大。

泸水的涛声依旧,只是这一次,似乎少了些杀伐的戾气,多了些若有若无的希望。诸葛亮站在营寨的望楼上,望着南中连绵的群山,知道真正的征服,从来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人心深处。而这条“绝路”,或许正是通往安宁的必经之路。

喜欢权演龙之更新的书请大家收藏:权演龙之更新的书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