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口的临江亭,建在长江边的悬崖上。亭外的江风卷着浪花,拍打着崖下的礁石,发出雷鸣般的声响。鲁肃站在亭外等候,见关羽驾着一艘快船而来,船上只带了周仓和八九个亲随,不禁暗暗佩服他的胆识。
“云长公,别来无恙?”鲁肃拱手笑道。
关羽翻身下马,青龙偃月刀由周仓扛着,刀身的寒光在江风中闪烁:“子敬别来安好?”
两人走进亭中,宴席早已备好。长江的鲜鱼、江东的美酒,摆了满满一案。鲁肃亲自为关羽斟酒:“云长公,当年赤壁之战,你我同抗曹操,何等意气风发。如今却为荆州之事生了嫌隙,实在不该。”
关羽饮尽杯中酒,朗声道:“子敬是明白人。荆州本是我主之地,暂借东吴,如今我主得了西川,按理也该还。只是这三郡,是某弟兄们用命换来的,某舍不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云长公此言差矣。”鲁肃放下酒爵,“当年若无我东吴,赤壁之战焉能取胜?主公借荆州给刘备,是念及同宗之谊。如今他得了西川,却不肯还荆州,于理不合。”
“子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关羽也放下酒爵,丹凤眼直视鲁肃,“我主在荆州安抚百姓,兴修水利,百姓安居乐业。若还了荆州,东吴能保证善待他们?”
两人你来我往,从午时谈到黄昏。江面上的晚霞染红了水面,像泼翻了的胭脂。鲁肃见劝不动关羽,渐渐沉下脸:“云长公若执意不还,恐伤了孙刘联盟的和气。”
“联盟?”关羽冷笑,“东吴若真心联盟,就不该逼某还荆州。”他忽然起身,对周仓道,“拿刀来!”
周仓将青龙偃月刀递上。关羽接过刀,对鲁肃道:“子敬,某敬你是条汉子,今日饶你一次。若再提还荆州之事,某这刀可不认人!”
说罢,他一手提刀,一手挽住鲁肃的胳膊,对亭外的东吴将士厉声道:“某与子敬同去江边,谁敢动一下,就别怪某杀了子敬!”
东吴的刀斧手本已埋伏在亭外,见鲁肃被关羽挟持,个个不敢妄动。鲁肃被他挽着,吓得魂飞魄散,却又不敢挣扎,只能被他一路拖到江边。
到了码头,关羽才松开鲁肃,纵身跳上快船。周仓等人早已将船划到江心,关羽立于船头,对鲁肃拱手道:“子敬,多谢款待!后会有期!”
鲁肃望着快船消失在暮色里,气得浑身发抖,却又无可奈何。回到建业,他向孙权请罪,孙权叹道:“罢了,是我低估了关羽的胆识。看来这荆州,只能另寻机会了。”
而在荆州,关羽刚下船,就被将士们围住。马良迎上来:“将军安然归来,可喜可贺。”
关羽捋着长髯,笑道:“东吴小儿,想算计某?还嫩了点!”他望着江对岸的东吴营寨,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传令下去,加强防守,谨防东吴偷袭。”
单刀赴会的故事,很快传遍了天下。人们说关羽勇猛过人,胆识超群,单枪匹马闯东吴,如入无人之境。也有人说,鲁肃太过迂腐,错失了杀关羽的良机。
只有诸葛亮在西川听闻此事,对着荆州的方向轻叹:“云长此举,虽显胆识,却也激化了孙刘矛盾。东吴记恨在心,迟早会寻机报复。”他当即给关羽写信,劝他“善待东吴,勿要意气用事”,可关羽看后,只淡淡一笑,将信放在了一边。
长江的水依旧东流,带着单刀赴会的余波,也带着孙刘联盟裂痕的加深。关羽不知道,他今日的意气风发,将为日后的败走麦城埋下伏笔。而鲁肃望着江水,也不知道,这场未能成功的“鸿门宴”,会让东吴与蜀汉的关系,走向一个无法挽回的境地。
单刀赴会的亭台,在江风中矗立。亭柱上的刀痕依稀可见,那是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留下的印记,也是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个关于勇气与谋略的注脚。当暮色再次笼罩长江,江水拍打着礁石,仿佛在诉说着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以及它背后,那些关于荆州的爱恨情仇。
喜欢权演龙之更新的书请大家收藏:权演龙之更新的书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