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卡接口嗡嗡响了十七秒,“咔”一下停了。林羽没松手,手指还按在读卡器边上,金属壳还在微微震。他眼睛盯着终端屏幕右下角的计时,数字“04:33:12”还在跳。
他拔下存储卡,插到防屏蔽终端上。密钥插槽“咔哒”一声,母亲实验室的旧权限码自动加载。第一层加密解开,日志数据开始滚动。第二层加密弹出验证框,要生物特征同步。他把手指按在传感器上,玻璃面上留下半个带血的模糊印子。系统识别等了两秒,显示“授权通过”。
日志内容一行行刷新。Zn - switch_v3激活后,地球电离层扰动指数涨了0.8级,地磁偏角有0.07度的周期性摆动。时间轴右边并列着城市电力调度日志。林羽用光标锁定最近一次0.37赫兹脉冲记录,触发时间是03:18:41。他拖动比对条,电力输出曲线37分钟后猛地下降,降了2.4%,误差很小。
终端突然黑了屏。三秒后重启,跳出警告:检测到没授权的访问,日志文件加密搬走了。林羽没动,右手赶紧切到离线模式,调取本地缓存。残存数据包里,一行代码闪了下就没了——“ECHO - 9响应中,能量虹吸协议已同步”。
他合上终端,起身时带倒了椅子。椅子腿砸地的声音在空厅里响了两下。通道尽头的应急灯开始一闪一闪,亮度三秒暗一次。林羽穿过三层安全门,指纹识别器都坏了。他用侧写师应急密钥插到物理接口,拧开锁定环。最后一道门打开,外面走廊黑咕隆咚。
城市从第七区开始停电。监控画面里,变电站变压器没负载还自己烧起来,火不到四十秒就灭了。交通信号全不管用,磁浮轨道停了,地下环线列车卡在半道。林羽走到最近的能源监测站,外墙牌子写着“地壳储能网络C - 12节点”,玻璃幕墙里没灯。
侧门电子锁坏了,他推门进大厅。值班台没人,终端屏幕黑着,打印机吐出半截纸带,上面写着“负载异常:衰减梯度0.6%/min”。他绕过前台,刷卡进地下通道。权限提示不能进。林羽把密钥卡掰弯,露出芯片,贴在读卡区后面。三秒后,绿灯亮了。
地下二层主控室门没关严。他一推门,听见有人小声说:“……这波衰减,和二十年前南极科考队失联前的数据曲线,一模一样。”声音从角落操作台传来。一个值班员盯着老式示波器,屏幕上绿色曲线像射线一样散开,起点是“D - 7井”。
林羽走过去,没说自己是谁。值班员抬头看他一眼,没拦他。主控光纤环路接入口在台面下面,防护盖被撬开了。林羽接上便携设备,开始抓数据。负载曲线每分钟降0.6%,衰减源头在D - 7地核监测井,扩散速度是每小时11.3公里。他调出地理图层,和城市电网分布一对比,发现储能站输出衰减时间和到D - 7的距离正好成正比。
“你不是调度组的。”值班员突然说。 “审计临时调派。”林羽没回头,“代号E - 417。” 值班员没再问。他指着示波器:“这信号,我们叫‘地底呼吸’。二十年前封过一次,现在……又来了。”
林羽导出数据,关了设备。光纤接口留下一道小划痕。他离开主控室,通道灯全灭了,只能靠腕表那点光走。走出监测站,街道全黑了。远处高楼应急灯带一闪一闪,跟断了的神经信号似的。
他往临时驻点走,路过一个变电站。铁网围栏里,六台变压器都停了,冷却液管道全是白霜。一个维修工用万用表测接口,看见林羽喊:“没短路,没过载,就是不工作!好像……被抽空了。”
林羽蹲下,手贴在变压器外壳上。金属冰凉,可里面线圈该有余热啊。他拿出便携磁场计,读数是0.372赫兹,脉冲间隔特别准。数值持续81秒就没了。
他站起来,打开短波电台。调到许岩留的应急信道。数据编成脉冲编码,分七段发。每段隔43秒,像自然电离层波动。发到第六段,电台自己停了。屏幕提示:信号被截获,链路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