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廊感应灯随着脚步一节节亮起来,林羽呼吸在防护面罩里变成小水珠,顺着下巴流进衣领。他没减速,手指提前在手心划拉,调出A级实验室门禁实时状态。门控绿灯闪了三下,锁开了。他一推门进去,培养舱警报声穿透双层隔音墙,震得人耳朵难受。
主控台屏幕红得吓人,温度曲线像锯齿一样往上跳,最后停在 -76.8℃。林羽赶紧走过去,手指在触控面板上快速滑动,调出系统日志。权限请求发出去三分钟了,安全主管还没确认。他掏出身份密钥卡,插进侧槽,同时把左眼对准虹膜扫描区。系统响了一声:“应急授权验证通过,接入备用控制端。”
他直接跳过三级审批,输入重置指令。温度设定值被拉回 -80℃,制冷模块启动的嗡嗡声慢慢平稳下来。系统同步好的那一刻,他发现控制界面右下角隐藏调试窗口还开着。缓存区有一行没删掉的脚本代码,结尾写着“//Zn - switch_v3”。他手指顿了半秒,赶紧截图加密存到本地日志,然后清空临时缓存。
“温度稳住了,”他对着监控对讲说,“把主控台所有远程接口封了,用物理隔离模式。” 通讯那头应了一声,他没等说完就拔掉数据链接口。脚本里的“v3”说明这操控工具不是一个,是更新过的。锌离子当开关,说明X - 02活性能被特定生化条件远程唤醒——这不是简单的样本泄露,是有人故意弄的。
十分钟后,临时指挥室灯光变成作战模式,应急小组三个人都到了。林羽把脚本截图投到中央屏上,调出D5点旧服务器群的IP地址段。 “这不是系统故障。”他声音稳稳的,“有人通过内网,用D5的旧设备发了升温指令。”
结构组负责人盯着代码,眉头皱得紧紧的:“要是这是定向编辑工具的控制端口,咱们手里的C7 - A3可能只是被激活的一个点。” 传播组建模员马上接上话:“那其他被编辑的毒株呢?会不会在别的实验室藏着?”
林羽点点头,把画面换成X - 02刺突蛋白三维结构图,指着那个特别软的地方。“这个结构不是自然变来的。它靠锌离子稳住形状,锌浓度够了,或者收到特定电化学信号,就会变形,更容易钻进细胞。”
“所以温度不正常不是碰巧?” “不是。温度变只是表面,关键是金属离子浓度和蛋白形状的关系。咱们之前没注意。”
会议桌安静了一会儿。结构组说赶紧冻住所有有类似软区的存档毒株,别再激活;传播组坚持先建无症状传播模型,找找可能扩散的路。意见不合就出来了。
林羽没马上说话。他调出C7点过去72小时环境监测数据,加上人流热力图。突然,建模员放大一段轨迹交叉的地方:“这三个社区人动得太频繁了,晚上上下班路上交叉的次数比别的地方多四倍。可不在现在的采样名单里。”
林羽盯着那片灰色的地方。那以前是废弃物流中转站,电不稳,监测设备也少。要是有人利用温度漏洞,在运输的时候给冷链箱升温……他赶紧调出D5点设备清单,确认那台微量金属离子检测仪在。校准记录显示,最后一次用是封锁期第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