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

第184章 台儿庄外围鏖战(2 / 2)

第五天拂晓,日军第十联队骑兵中队出现在东南侧翼。这些来自北海道牧场的骑手,马刀上还系着出征时神社求来的破魔箭。他们不知道的是,于学忠早在前日就调来了东北军旧部的骑兵连。

当日军战马冲过干涸的灌溉渠时,埋在浅土里的铁蒺藜突然扎穿马蹄。冲锋阵型大乱之际,芦苇荡里响起熟悉的"套马杆"呼哨——这是热河抗战时二十九军骑兵发明的联络方式。

上等兵巴特尔纵马掠过摔倒的日军少尉,蒙古弯刀划出银弧。这个科尔沁草原的猎人后裔,每砍倒一个敌人就吼句蒙语计数。战斗结束时,他的刀鞘里插着七只被削下的左耳——按草原规矩,这是给阵亡战友的祭品。

于学忠在望远镜里目睹了全过程。他注意到有个日军骑兵临死前把相片塞进嘴里咀嚼,后来在清理战场时,士兵们从那人贴身口袋找到张泛黄的全家福,背面写着"昭和十二年于札幌"。

第七日午后,台儿庄方向传来闷雷般的炮声。于学忠站在观测所屋顶,看见南边天空被硝烟染成酱紫色。电话铃突然炸响,集团军司令部的联络官几乎在吼叫:"于总司令,坂本支队开始后撤!汤军团已攻占獐山!"

指挥所瞬间沸腾。参谋们用搪瓷缸敲打着地图板,炊事班长老刘掏出珍藏的衡水老白干。于学忠却盯着地图上标注的日军撤退路线沉默——那里有条地图没标出的近道。

"给337团发信号弹。"他突然抓起钢盔,"坂本顺这老狐狸要金蝉脱壳。"话音未落,东南方向传来熟悉的九二式重机枪声响,比日军制式武器节奏慢半拍——是缴获改装过的。

当夜穿插部队传回消息:他们在废弃煤窑截住了日军野战医院。卫生兵小杨在电报里激动地描述,缴获的药品箱上印着"昭和制药"字样,而绷带居然是用《朝日新闻》报纸临时卷的。

打扫战场时,士兵在战壕里发现个奇怪的掩体。用日军钢盔垒成的矮墙后,躺着具穿国军制服的老兵遗体,怀里紧搂着断了弦的月琴。琴腹上用刺刀刻着"泰安冯记"——这是台儿庄战役中常见的民间乐器改装的炸药载体。

于学忠亲自为老者合上眼皮。在移交遗物时,副官从琴箱夹层找出张字条:"倭寇驱尽日,家祭告乃翁。"笔迹歪斜像是重伤后所写,落款日期正是獐山失守那天。

晨雾散尽时,运输队送来了后方慰问团。有个穿阴丹士林布旗袍的女学生,正给伤员分发印着"还我河山"的烟卷。她没注意到,自己手帕上绣的玉兰花,和于学忠亡妻留下的那条一模一样。

当飞机引擎声从云端传来时,所有人都本能卧倒。却见三架漆着青天白日徽的霍克三式掠过阵地,飞行员抛下的通信筒里装着最新战报:台儿庄大捷,歼敌逾万。

于学忠摸出怀表——这是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前夜所赠。表盖内侧的照片上,年轻时的少帅穿着东北讲武堂制服,背景里的奉天城墙如今已插满太阳旗。

喜欢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请大家收藏:东北军着名爱国将领于学忠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