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朱雄英并未放松对民生的关注。他继续推进教育改革,扩建公共学堂;完善医疗体系,增设惠民药局;改进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他还特别关注边远地区的发展,派学者编写少数民族语言的教材,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融合。
"国不以一时之利为利,而以长久之利为利。"朱雄英在朝会上强调,"我们推行的所有政策,都要着眼于大明的长远发展,而非一时的荣辱得失。"
朝廷内外,朱雄英的威望与日俱增。即使是那些最初对他持保留态度的老臣,如今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年轻的太子确实有治国之才。
"太子殿下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远见卓识,实乃国之大幸!"一位年逾七旬的老大臣感叹道。
一个月后,朱元璋的身体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这天阳光明媚,老皇帝兴致颇高,邀请朱雄英陪他在皇家花园中散步。
"这些日子,你处理政务如何?"朱元璋问道。
朱雄英如实汇报了最近的几件大事,以及自己的处理方法。朱元璋不时点头,偶尔提出一些建议,但大多数情况下,他对孙儿的决策表示赞同。
"很好,你已经能够独立处理朝政了。"朱元璋满意地说,"朕创立大明,打下这偌大江山,最怕的就是后继无人。如今看来,朕的担忧多余了。"
朱雄英谦虚地回道:"孙儿不敢懈怠,每日都想着祖父的教诲,生怕有负所托。"
"不必如此紧张。"朱元璋拍了拍他的肩膀,难得地表现出温和的一面,"治大国如烹小鲜,有时候需要放手,让它自然而然地成熟。你要相信自己的判断,也要相信那些辅佐你的大臣。"
两人在花园中漫步,谈天说地,气氛融洽。朱元璋不时停下来,欣赏园中的花草,有时指着某棵树或某朵花,与朱雄英分享自己的感悟。
"看那株松树,挺拔坚韧,即使在寒冬也不凋零。为君者当如此,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守初心,不改本色。"朱元璋意味深长地说。
朱雄英恭敬地应道:"孙儿铭记于心。"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两人身上,一老一少,一个是缔造大明的传奇皇帝,一个是即将接过重担的未来之主。朱元璋看着已经成熟的继承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知道自己一生打下的江山后继有人。
"走吧,回去休息。明天还有朝会要上呢。"朱元璋说着,转身向宫殿走去。
朱雄英跟在身后,望着祖父略显佝偻但依然挺拔的背影,心中满是感激与敬佩。他暗暗发誓,一定会继承祖父的遗志,让大明在自己手中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永垂不朽。
喜欢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请大家收藏: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