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举甚好!"刘基捋须微笑,"当年郑和下西洋,正是向世界展示我大明国威,开辟通商之路。殿下若能继承此志,必将使大明更加繁荣。"
正谈论间,侍官前来报告:"殿下,陛下传召。"
朱元璋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目光依旧炯炯有神。见朱雄英进来,他放下手中奏折,问道:"雄英,听说你近来对海外之事颇为关注?"
朱雄英躬身行礼:"是的,祖父。孙儿以为,大明立国以来,多注重陆地防御,特别是北方边防。但若要国力更强,经济更盛,不能忽视海洋的重要性。"
他将自己的海洋战略娓娓道来,朱元璋静静聆听,偶尔点头。朱雄英说到兴起处,眼中闪烁着光芒:"海洋不筑墙,却连通世界。通过海上贸易,我们可以将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销往更远的地方,换取外国的珍奇物产与白银,充实国库,富民强国。"
朱元璋沉思片刻,忽然笑道:"你这想法,比朕年轻时还要远大啊!朕年轻时只想着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到了今日,大明已然稳固,确实该向更远处看看了。"
他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天际:"朕准了。你可调用足够资源,推行这海洋战略。不过,记住一点:贸易可开,但大明尊严不可失;财富可求,但百姓利益为先。"
"孙儿谨记祖父教诲。"朱雄英恭敬应道。
得到朱元璋首肯,朱雄英立即展开行动。他首先下令扩建南京港,增强水师实力。匠造学堂的能工巧匠们日夜赶工,改良造船技术,研发新型宝船。
匠造学堂总监李孟忠兴奋地向朱雄英汇报:"殿下,新型宝船已完成设计,比旧式更轻更快,帆索系统也更为精巧,操作更为便捷。最重要的是,我们改进了船体结构,使其在风浪中更为稳定,特别适合远洋航行。"
朱雄英仔细查看图纸,不时提出问题,最后满意地点头:"很好,立即着手建造。我要在三个月内看到第一艘新宝船下水试航。"
与此同时,朱雄英选派懂得外语、熟悉贸易的使者,前往各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些使者不仅带去大明的丝绸、瓷器等礼品,还携带详细的贸易提案,向各国介绍互市通商的益处。
"太孙殿下有令:凡是愿与大明和平通商的国家,皆可派使节来南京参加'通海大会',共商海上贸易规则。"大明使者在各国传达着朱雄英的邀请。
三个月后,首艘新型宝船"通远号"在长江下水试航。朱雄英亲临现场,见证这一重要时刻。巨大的宝船缓缓驶入江面,船帆猎猎作响,船身在水中稳健前行,性能远超预期。
"万岁!"观礼的官员和百姓欢呼雀跃。
朱雄英站在岸边,心潮澎湃。他知道,这不仅是一艘船的下水,更是大明海洋战略的正式启航。
喜欢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请大家收藏: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