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成设计,正在建造中,预计三个月后可下水试航。"李孟忠回答,"若顺利,这将是我大明水师最先进的战船。"
朱雄英拍了拍他的肩膀:"辛苦了。这些新器物,对稳固国防至关重要。"
除了军事科技,朱雄英也没有忽视文官体系的建设。他对叛乱平息后依然忠心的文武大臣进行了封赏,提拔了一批有才干的年轻官员,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基础。
刘基、傅友德等人功劳最大,被加封为侯,掌管重要军政大权。那位冒险传信的侍女春兰,也被赐予丰厚赏赐,安排进了太孙府,担任贴身侍女。
朱雄英的教育、医疗改革也在继续推进。全国各地的儒学和惠民药局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造福百姓。尤其是匠造学堂的各种新器物,更是让大明的生产力和军事力量得到了显着提升。
一日,朱雄英来到青山庄,视察朱允炆的软禁情况。
朱允炆见到朱雄英,连忙起身行礼,神情恭敬中带着几分惶恐:"太孙来了,臣弟有礼了。"
"免礼。"朱雄英示意他坐下,"这段时间住得还习惯吗?"
朱允炆低头道:"多谢太孙关怀,一切都好。太孙救我一命,恩同再造,臣弟感激不尽。"
朱雄英看着他,语气平和:"允炆,我们是兄弟,我不忍心看你惨死。但你要记住,祖父已经立我为太孙,这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你若安分守己,青山庄虽是软禁之所,但也不失为一处清修胜地。"
朱允炆跪下,痛哭流涕:"臣弟知错了!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只愿太孙能原谅臣弟的愚昧。"
朱雄英扶他起来:"只要你真心悔改,我不会亏待你。祖父虽严厉,但也念及血脉亲情。你好好读书修身,或许他日还有重见天日之时。"
朱允炆谋反案的平息,如同扫除了朱雄英改革路上的一块巨石。朱元璋对孙儿的信任与日俱增,赋予他更大的权力与自由,推行各项革新举措。
清晨,朱雄英在书房批阅奏章,刘基匆匆走入,手持一份教育改革方案。
"殿下,依照您的指示,公共学堂推广计划已经拟定完毕。"刘基恭敬地将方案呈上,"第一阶段将在直隶、江浙等重要地区的所有州县设立学堂,随后三年内扩展至全国。"
朱雄英展开方案细读,满意地点头:"很好。教育乃立国之本,我们必须打破以往学在官府、富家的局面,让更多寒门子弟有机会读书识字。"
他起身踱步,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不仅如此,科举制度也需革新。增设农学、算学、机械设计等实用科目,改变以往只重八股文的弊端。真正做到取士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喜欢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请大家收藏: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