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

第109章 兴学设医局,新政惠苍生(2 / 2)

朱雄英恭敬应诺:"孙儿谨遵祖父教诲,定当谨慎行事,不负祖父期望。"

回到东宫后,朱雄英召集心腹商议。他意识到,在这个特殊时期,他必须更加谨慎行事,既要继续推动改革,又要防范来自朱允炆派系的暗算。

"父亲在天之灵,最希望看到的是大明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朱雄英对众人说,"我决定暂时搁置对父亲死因的公开追查,将精力集中在巩固政治地位和继续推进改革上。"

刘基赞同道:"殿下明智。此时若与朱允炆派系正面冲突,只会两败俱伤。不如先稳固根基,推动政策,赢得更多支持。"

傅友德补充:"北方战事已平,殿下威望正隆,正是推动改革的好时机。"

朱雄英点头:"我意已决。首先,继续推进军改,巩固神机营的地位,扩大火器在军中的应用。其次,深化科举改革,选拔更多实用人才。再次,优化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

次日早朝,朱雄英向朱元璋正式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方案。朱元璋对孙儿的表现极为满意,当场批准了大部分方案。朝臣们看到皇帝对太孙的器重,态度也随之发生微妙变化,更多人开始向朱雄英靠拢。

朱允炆见此情形,心中忐忑不安。他召集心腹密议:"太孙威望日隆,我等处境愈发危险。太子之事若败露,后果不堪设想。"

一位心腹提议:"殿下何不暂时示弱,表现出愿意与太孙和解的姿态?待风头过去,再图后计。"

朱允炆思索片刻,点头同意:"此计可行。近期我当表现得谦恭有礼,以迷惑太孙和陛下。同时,暗中继续联络守旧派大臣,为日后做准备。"

翌日,朱允炆主动前往东宫拜访朱雄英,态度极为恭敬,还带来了珍贵礼物,表示愿意与堂兄和睦相处,共同辅佐祖父治理国家。

朱雄英表面上接受了朱允炆的善意,但心中警惕更甚。父亲临终前的嘱托犹在耳边:「允炆那孩子,心术不正,你要多加防范」。如今,他更加明白父亲话中深意。

太子朱标的葬礼按照国家最高规格举行,百官齐集,送先太子最后一程。朱雄英跪于灵柩前,肃穆而立,眼中的悲痛已化为坚定的决心。葬礼结束后,他并未沉浸在悲伤中,而是全身心投入到国家政务中,继承父亲未竟的事业。

三个月后的一个清晨,紫禁城内朝霞初现,朱雄英早早来到养心殿,向朱元璋呈上了两份详尽的改革方案。

"祖父,孙儿思来想去,为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从根本上提高民众素质。"朱雄英恭敬地说,"这两项改革,一为教育,二为医疗,都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朱元璋接过方案,仔细阅读。第一项是在各州县设立公共学堂,不仅教授儒家经典,还包括算学、医药、工艺等实用知识,让普通百姓的子女也有机会接受教育。第二项是改革医疗制度,在各地建立"惠民药局",提供平价药材,并派遣御医指导地方医者提高医术。

"这两项改革旨在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为国家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朱雄英解释道,"百姓若能识字明理,不仅易于管理,更能为国家输送人才;若能保障健康,则生产力提高,国力自强。"

喜欢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请大家收藏: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