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

第95章 公开较量显心机,暗中布局为权势(1 / 2)

金秋十月,霜叶飘零。在这丰收的季节,朱元璋按照惯例在皇宫设家宴,宴请皇室宗亲。宴席上,觥筹交错,气氛融洽。朱元璋看着满堂子孙,龙颜大悦,频频举杯。

朱雄英坐在父亲朱标身旁,恭敬地为长辈们敬酒。他注意到表弟朱允炆今日格外活跃,不断向朱元璋敬酒问安,言谈间颇有心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朱元璋谈起了近来朝政,特别提到了朱雄英推动的商贸改革:"雄英主持的商贸改革已有成效,京城繁荣,百姓生活改善,可谓利国利民啊!"

朱允炆听闻此言,放下酒杯,面露忧色:"祖父,孙儿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朱元璋微微点头:"但说无妨。"

朱允炆恭敬地拱手:"祖父,太孙变法虽有成效,孙儿也甚为钦佩。只是,如此大幅改革,恐怕会动摇国本啊。"他顿了顿,继续道:"古人云'以农为本',如今商贾过于活跃,农民弃农从商,长此以往,恐粮食无着啊。"

此言一出,满座俱惊。众人目光纷纷转向朱雄英,想看他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质疑。朱标眉头微皱,显然没想到宗亲聚会上会出现这种场面。

朱元璋的神情也凝重起来,沉思不语。作为出身贫寒的皇帝,他对农业有着天然的重视,朱允炆的话确实触动了他的心弦。

朱雄英放下筷子,不卑不亢地回应:"祖父,允炆表弟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但事实恰恰相反。"他从怀中取出一份折子:"孙儿早有预料,特地整理了商贸改革前后的农业数据,请祖父过目。"

朱元璋接过折子,仔细阅读。折子上详细记录了商贸改革前后各地农业生产情况的对比:粮食产量不降反升;农具因工艺改良而更加高效;水利工程的完善使灌溉面积大幅增加;农产品因商贸发达而价格提升,农民收入普遍增长。

"商贸改革的初衷,正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朱雄英解释道,"以商活农,以工助农。农具改良,使耕作更加高效;水利工程,使灌溉更加便利;商品流通,使农产品有了更好的销路和价格。这些措施共同作用,使农业生产更加繁荣。"

他语气诚恳,逻辑清晰:"祖父常教导我们'民以食为天'。孙儿深知农业乃国之根本,绝不会推行任何损害农业的政策。商贸改革的目的,正是要让农民真正受益,让我大明的根基更加牢固。"

朱元璋听完,捋须沉思。他把折子递给朱允炆:"你看看这些数据,如何解释?"

朱允炆匆匆浏览,一时语塞。他没想到朱雄英早有准备,而且准备如此充分。

"孙儿只是担忧长远之计..."朱允炆试图辩解,但话音未落,朱元璋已抬手示意他停下。

"关心国事是好的,但也要实事求是。"朱元璋意味深长地说,"治国之道,贵在求实,而非空谈。雄英的数据详实,论证有力,而你的忧虑,似乎更多基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