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深思片刻,欣然应允:"此议甚善!工匠乃国之栋梁,理应重视培养。就依你所言,由工部负责实施。"
就这样,在朱雄英的推动下,大明的手工业迎来了蓬勃发展。冶铁技术的革新使军民用铁器质量大幅提升;瓷器工艺的改进让大明瓷器在国内外更加受欢迎;而工匠分级制度和技术传承体系的建立,则为手工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日,朱标在东宫宴请大臣,席间展示了朱雄英改良后的瓷器和铁器。众臣无不赞叹太孙的才华横溢和心系民生。
刘伯温捋须微笑道:"太孙殿下不仅通晓政事军务,还精通医学、天文、工艺,真乃全才也!老臣虽年过花甲,也自愧不如啊!"
朱标欣慰地说:"雄英确实不凡。他不仅有渊博的学识,更难得的是有实践求真的精神和为国为民的情怀。"
就在众人称赞朱雄英的成就时,朱允炆也得知了表兄的新成就。他嫉妒地将手中的瓷杯摔碎,咬牙切齿地说:"又是他!为何他总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誉,而我的才能却无人赏识?!"
心腹太监小心翼翼地说:"殿下,太孙这次确实做得很好,那些新式武器和农具,还有那些精美瓷器,都..."
"闭嘴!"朱允炆厉声打断,"我不想听这些!给我想办法,如何才能在祖父面前超越他!"
太监战战兢兢地说:"殿下何不也寻一门技艺精研?若有所成,或许能得圣眷..."
朱允炆冷笑一声:"哼,区区技艺而已,我朱允炆乃皇孙,岂能与匠人为伍?不,我要在更高层面上胜过他!"
他踱步至窗前,眺望远处的皇宫,眼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芒:"朱雄英,你且得意一时。待我找到你的弱点,看你如何在祖父面前立足!"
与此同时,在东宫的书房里,朱雄英正在研读一部兵法古籍,思考着如何改良大明军队的训练和装备。他对朱允炆的嫉恨毫不知情,仍全身心投入到为国为民的事业中。
朱标推门而入,见儿子又在废寝忘食地研究,不禁又欣慰又担忧:"雄英,你最近太过劳累,应当适当休息。"
朱雄英放下书卷,向父亲行礼:"父亲,孩儿不觉得累。能为国家和百姓做些实事,是孩儿的荣幸。"
朱标欣慰地拍拍儿子的肩膀:"好孩子,你这样的心态,正是为君之道。不过,你也要保重身体,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啊!"
喜欢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请大家收藏:大明:反骨皇孙,老朱天天破防!本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