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如今在大夏朝还是个稀缺物品,仅在大西北有少量种植。
把棉花从西北运到内地,那就是萝卜盘成肉价了。
就蜀地老家的棉花价格,动辄就是半两银子一斤。
关键还不是随时都能买到!
你说气人不气人?
反观天竺,因为棉花种得好,带动了手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纺织业。
天竺优秀的织匠能用棉花,生产出精良的棉织品。
除了娴熟的纺纱和织布工艺。
天竺的匠人还能以靛蓝,茜草,姜黄,红花等植物为原料,经特别的配方处理,制成天然染料。
用这些染料,染出的棉布,色泽亮丽饱满,且不褪色。
拥有这些手艺的天竺匠人,黑娃都想带一些回大夏呢。
他把这些想法与黄尚书和高怀瑜说了。
高怀疑拍着脑袋发懵:“买做棉布的匠人?这是为何?咱们除了商品还做人口买卖啦?”
“对,买织匠!”忠勤伯语气里透着十分的欢愉,比船匠们安利老山檀还兴奋。
“可是这些棉布,看着还不如咱们大夏的丝绸精细啊?”黄尚书也表示不解。
咱大夏朝的绫罗绸缎都穿不过来,棉布还能有丝织品好穿?
黑娃恨不得掰开这两人的脑袋:“两位大人,你们可知道在大夏,一斤棉花能多少银子?”
别以为他们感受不出来,忠勤伯多多少少有点,调侃他们何不食肉糜的味道。
“不知,这和买人又有什么关系?”高怀瑜一贯的不知足不怪。
“在我们蜀地,一斤棉花半两银,冬日,家贫买不起皮草的人家,照样也买不起棉花。
若是这些棉花能在大夏被大量种植,用两三百文就能做一身棉衣,百姓们咬咬牙还是能用得起的。
而用这些棉花织出来的棉布,价格肯定比丝绸便宜,穿起来比麻布和葛布舒服,还能不被喜欢?这才是百姓们需要的价美物廉之物啊!”
从调侃到郑重的介绍棉花的优势,黄尚书他们想到了忠勤伯,头一回提起马铃薯的模样。
岂能不重视?
“买!伯爷说得有理!您的远见,老夫佩服!棉布咱们也买上一些,价格真这般便宜?”
黄尚书迫不及待想见识一下棉布了。
竟然能比麻布和葛布柔软,还比丝绸结实耐用。
哪怕价格贵一些都无妨!
高怀瑜也赞同:“不错,伯爷,您说买几人,咱就买几人!我这就去安排,看看咱们的货船还能装多少人的重量,宁可少装点老山檀,也要把工匠们带上啊!”
他虽然没有忠勤伯的远见,但是,这一听就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啊,必须得支持才行。
“这个买奴隶,要找谁去?”黄尚书关心最关键问题。
黑娃既然提出建议必然是有想法的:“大食商人在天竺可专门有做奴隶买卖的,咱们要给费萨尔的朋友们带点生意去啊!”
被他们惦记的费萨尔,正在和常年驻扎在天竺的大食商人们聚会。
准备把他们要带去大夏朝的商品名录,做些调整。
看着大夏船商们对香料的采购架势,他们还是少带些香料,多带些宝石和其他吧。
费萨尔已经知道大夏来的狠人忠勤伯,不但学了胡椒的种植技术,还带回去了不少胡椒种子。
他们能在大夏朝做的这味香料生意,可没几年日子咯。
消息他也没有隐瞒,聚会的时候,和帝国商人们做了分享。
“哎!费萨尔,你说大夏与天竺通商后,对我们大食商人是好还是坏啊?”
拥有三千个奴隶的胡椒种植园大农场主,听完这些消息后,发出了感慨!
大夏朝的船商们这回采购的胡椒,都是从鞑靼贵族哪儿采购的,他们没分得上一杯羹。
“当然是好事啊!我们最忠诚的买家是萨拉森人(欧洲人)!只要我们打通了大夏与天竺的商路,未来,我们的商品只会越来越丰富,况且,咱们过去的几百年也未把胡椒卖去大夏朝过!”
费萨尔的生意重心不在胡椒上,他其实最看好的还是大夏朝的丝绸和茶叶。
“东方大夏的胡椒市场不比萨拉森(欧洲)小!”庄园主忧心忡忡,他家里胡椒都要堆成山了,多了就愁卖!
“朋友,别担心,黑胡椒在萨拉森(欧洲)永远不愁卖不出去!羊毛出在羊身上,萨拉森人会将路费加倍奉还的。”
“我可是听说大夏朝的胡椒价格,要卖到三十两银一斤哟!”
“那你们怎么不说,东方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在萨拉森(欧洲)也能卖上天价呢?朋友,不要太贪心,萨拉森(欧洲)贵族老爷们口袋里的金币,够我们赚上很多年了。”
大庄园主只得作罢:“真主庇佑你,费萨尔!希望你这次去大夏朝,能给我们带回更多价格低廉的丝绸和瓷器。”
另一个大食商人举起了手里的茶杯:“对啊,对啊,青花瓷实在是太美丽了,我的朋友,很遗憾这次我们不能同行,我们在天竺等你平安归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要说起买人,天竺的奴隶市场,大食商人还真是“功不可没”。
他们把非洲东部的班图土着们,不但运到欧洲各国做奴隶,运来天竺种植庄园的也不少。
光德里一个城市,上了规模的官方认可的奴隶所就有八个。
零碎的不计其数。
除了那些从海外贩卖而来的黑人奴隶,天竺本土的奴隶也不少。
占比最多的就是战后的俘虏。
德里历任苏丹以统一全天竺为己任,年年大战小战不断。
除了战俘,还有天竺下层的首陀罗,和不可接触者。
有很多“不可接触者”为了摆脱种性压迫,开始信仰大食教,并“自愿”成为了贵族们的奴隶。
还有一部分是无力偿还债务者,不得已卖身为奴,一卖就是拖儿带女,全家齐齐做奴隶。
因为大食教宣扬的是:人人平等,规定了主人必须善待奴隶。
总体而言,这些天竺的底层人民,成为鞑靼皇室和贵族们的奴隶后,生活大多都要比以往好上了不少。
而德里苏丹和贵族们通常还会,赋予一些出色的奴隶,一定的权利和地位。
做了奴隶后,他们大多人能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
从某种程度上讲,算是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奴隶在天竺又分为:官属和私奴。
官属奴隶,都是经过精挑细选,为苏丹本人和其亲属,还有贵族们服务的。
私奴,不仅仅只有王朝贵族们,能够使用和买卖。
天竺本土的贵族,如婆罗门、刹帝利、吠舍,甚至是商人们都有权利购买和使用。
不可接触者,在所有奴隶里面,这个种姓的奴隶占比最多。
一般的成年女奴隶,大多是被买来伺候主子用餐、在灶房里面做饭的。
年轻力壮的男奴隶,一部分在种植庄园劳作,一部分就是各种手工业匠人了。
还有一些特殊的女奴,她们是男主人的专属物品。
没有任何作为人的权力,可随意被男主人打骂,甚至是随意赠送他人。
据说有些厉害的贵族或土豪人家,奴隶的拥有量,是能过万的。
最让人意外的是,天竺普通奴隶的价格十分低廉。
一个成年的男性奴隶,也不过是一头产奶的水牛价格(折算成大夏银大约是十两银子左右)。
女奴和孩童,只会是更低。
在一间大食商人们常驻的客栈里,黄尚书和忠勤伯正让秦柯几人,帮着做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