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五旬的阿塔华巴国王,身着无袖齐膝短袍,坐在他的黄金王座上,头上戴用黄金和祖母绿打造的王冠。
他的王冠底座采用黄金制作,镂刻着枝叶、花藤、贝壳等复杂精细的图案。
黑娃不好细数,估摸整座王冠镶嵌的祖母绿应该有好几十颗。
他们现在所处的大殿,就是整个皇宫的主殿,阿塔华巴国王上朝议事的地方。
主殿整整一面墙壁上,雕铸了一个巨大的金盘。
金盘上面是一张拟人化的脸形,应该就是他们供奉的太阳神了。
短短时日内,黄尚书他们就了解到了,印加帝国的全国最广泛的宗教信仰是太阳神。
而国王被说成是神的直接化身,把王权神圣化了。
三巨头里,黑娃最淡定,黄尚书最紧张,高怀瑜最震惊。
一个只住石头房子的国家,居然有这么多的黄金做墙壁?
这个国王很富裕嘛,是不是意味着他们此行收获不浅呢!
第一次见面,夏尚书按照他们几人事先的商议。
给阿塔华巴国王送上了:苍鹰、骏马的宫廷刺绣屏风图两幅,粉彩瓷两套、青花瓷两套、上等的丝绸十匹、茶叶二十斤。
八个小翻译还不能派上用场,头回见面也只能奉上厚礼和笑脸了。
说来说去,最大的弊端还是语言不通。
黄尚书会的鞑靼语来这里,半点用处也没有。
理藩院的其他两个官员,会的也是些少数名族的语言,他们年纪大了,记忆力也不行。
最先学会,能和印加帝国人勉强沟通的,还是赵雷霆和袁文杰他们几个。
哪怕没有学习天赋的,卢少亭、韩匡远、苗叔建、裴介孙也比他们这些大人强。
船商们倒是更灵活,可两国的邦交还未正式确立,也没把他们这群人带下船来。
阿塔华巴国王已经从最先接触他们的总督那儿,对大夏朝来使有了初步的了解。
乘坐几百艘大海船而来,所带的兵器,看着比他们的青铜器锋利。
还算是懂规矩,没有到了帝国就到处乱蹿,前来拜见他还奉上了厚礼。
他表示这些人可以观察观察,再接触看看。
“太阳神能帮我们鉴别,是敌还是友,让他们等着吧。”阿塔华巴国王在他们离开前吩咐总督。
这么一等,就让黑娃他们一行人在曼城等了十日。
除了给他们提供免费的食宿,他们出了住所还会有人跟着。
不管是监视也好,保护也罢,反正他们都离不开这些人的视线范围。
可怜的他们,就是出门瞎逛都没啥好去处。
主要是印加帝国没有市场,没有商店、没有货币,不需要购买任何东西。
他们所有货物的生产,储存和分配完全由印加帝国的国王,以及他代表的皇权势力控制。
印加平民的税收也是用实物支付,通常是农作物、陶器、贵重金属、染料、纺织品等。
每一个地方每年向国有仓库提交税收,再从国有仓库获得食物、工具和服装的分配。
作为回报,印加平民可以依靠,国家配给的充足粮食免受饥饿。
并在患病时和年老以后,得到国家的供给。
这种集体配给制度,让黑娃想到了后世的某国,衣食住都是国家发,教育和医疗也免费。
曼城也就这么大一点,不知不觉又过去了五日,他们已经把这个城市的犄角旮旯都转遍了。
不但黄尚书坐不住了,高怀瑜也无聊得不行。
“伯爷,你说这阿塔华巴国王,对咱们送的那些礼物是不是不喜欢呐?半点反应也没有啊!”
黄尚书焦虑啊。
作为理藩院尚书,一日没有交换两国国书,就不算作是成功建交了,他的工作也就算不上完成。
“尚书大人,您别急啊,现在咱们交流都困难,就是阿塔华巴国王想和咱们对话也对不了啊,抓紧时间让小伙子们把语言学会了才行!”
黑娃觉得都到南美洲了,他最重要的目的地,还急躁个啥?
高怀瑜虽然不耐烦,但是很识时务:
“咱们就二十人,就曼城里能看到的士兵都数千,别小看人家的木棒和杜米刀,双拳难敌四手!”
黄尚书一贯的老好人:“嗯,伯爷和高总兵说的在理,不能随意起争执。看着这个印加帝国的人,倒是不难打交道。话说,其他的都还好,就是这里人吃的糊糊,老夫实在吃不惯哟!”
黄尚书哪里想得到,黑娃从第一餐吃到这糊糊,都快吃得泪流满面了。
马铃薯啊,马铃薯,我终于找到你了。
黑娃忍下彭拜的思绪,费尽心思,想找的话头,就这么被黄尚书给送到了眼前。
他用神秘的语气对黄尚书说道:“您老别想着习惯不习惯的问题,得想想,这些糊糊咱以前,可见都没见过,更别提吃过了。
我猜测,这肯定是本地才有的特色,能做糊糊的,肯定是粮食作物。
这玩意好不好种,产量高不高,才是关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金银珠宝说白了,没粮的时候,能值几个钱?这能当粮食吃的,咱都得带回大夏去啊!”
高怀瑜越听觉得越有道理,听到最后还坐直了身体,目光灼灼的看着黑娃。
黄尚书愣愣的,他以为,他这大半年也算了解一些忠勤伯。
可没想到,忠勤伯居然比他想的还要有远见。
“这,这,咱们大夏也能种?这里离咱们大夏,何止十万八千里远啊!”没有种地经验的黄尚书,也犯了难。
“咱们大夏土地那么宽广,总能找到适合种这些粮食的地儿,多种一种粮食,多一份保障,这蝗虫,可给咱们造怕了!”
“伯爷,我替大夏的百姓谢谢您,咱们几人,要么想着交换国书的事儿,要么想着这赚金银的事儿。老夫觉得,您说的这个,比咱们思虑的都强!”
黑娃摆手:“这也就是我这饿过肚子的,每到一地儿,最先想到的就是这些吃食了!”
“伯爷,我高怀瑜服气的人不多,你算头几位。尚书大人,咱们以后听伯爷指挥,不管伯爷觉得啥有用,咱们带走就是了!”
其实真怪不得黄尚书他们嫌弃这些,煮得稀烂的马铃薯糊糊。
印加人喜欢把新鲜的马铃薯切块后,在陶锅里用水煮得稀烂,最好是成糊糊状。
有些连盐都不放,没油没盐,对刚吃到这个食物的人来说,真算不得好吃。
陶砂锅是他们煮糊糊的主要器具,陶器在印加帝国的烧制工艺非常成熟。
他们二十人现在住的住所,应该是在皇宫的势力范围。
有些类似大夏的驿馆了,一日两餐都是有驿馆的厨子提供的。
印加人每天吃两顿正餐,一顿在清晨,另一顿在傍晚。
都是在地上坐着吃的。
对于普通平民,他们的饮食主要是素食,马铃薯等根茎类食物,就是他们两餐的生活所需。
肉食里的羊驼、鸭子、豚鼠以及鹿等野味都非常珍贵。
只有招待贵客才能吃上。
而大夏来的这群人,显然被认为是贵客一列。
驿馆的厨子,喜欢把待客的这些肉,用香料腌制后,放进石块堆砌并烧热的土灶里。
用草和土包覆土灶保温,用余温把肉闷烤至熟。
黑娃也不喜欢马铃薯只用糊糊的方式食用。
他让两个儿子比比划划,告诉驿馆的厨子,让他在烤肉的时候,把洗干净后的马铃薯带皮整个丢进去。
他们要烤着吃。
烤熟的马铃薯,无论是直接剥皮吃,还是蘸盐吃,都有它本身绵密的口感和香味。
大伙儿吃着吃着就习惯了,竟然觉得这马铃薯的味道还不错。
在忠勤伯的洗脑下,大伙儿看着这拳头大的马铃薯,想象着带回去,一亩能长出多少斤来。
袁文杰他们身上的翻译担子更重了,每天都抓着驿馆里的人疯狂的对话。
不久后,他们还见到了印加帝国的另一种主食,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