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夫妻在逃荒

第一百九十九章 廉租房报名(1 / 2)

当张氏的两个前儿媳,江来娣和牛大妹在排队领鸡鸭之际。

就听到了村民们正在议论,发明火炕孵化养殖之法的,居然是她们那个前婆婆。

现如今的,张孺人。

两人表情说不出来的晦涩,只能低头充耳不闻。

村妇一:“咱们这位张孺人可不得了,听说,朝廷的典牧署官员,都是照着她家学会的呢,如今免费把这些法子教给咱,这是何等气魄啊!”

村妇二:“嘿嘿,谁说不是啊,要你我有这手艺,肯定是闷声发大财的!”

村妇一:“所以,朝廷才给了她这封号嘛,这下,不但见官可以不跪,家里的后辈也沾光哟,走出去,老有面子了!”

村妇三:“那你现在也能沾光,这张孺人可是咱们青县人,以前就是大峨山的,要说亲戚嘛,人家可还是忠勤伯的岳母呢,看见没?那两位的前婆婆!”

村妇二:“你说那两个是不是瓜婆娘,放着有能耐的婆母不巴结,如今跟咱一样,领起了救济品。”

村妇三:“你又不是不知道,一个和野男人跑路的时候胡家还没发达呢,一个可不是被人家撵回来的嘛,想抱大腿也抱不了咯!”

村妇二:“哈哈哈,换我,怎么撵也不走,我就抱着前婆婆的大腿哭,哭着求她......”

村民们说得热闹,胡家的恩恩怨怨可是村民们议论经久不衰的话题。

这回领的这些好处百姓里,可能也就这俩前儿媳,领了鸡鸭还不会念张孺人的好咯。

庄稼被毁了,蝗虫到了死亡季,百姓们慌忙的种了一季菜蔬。

秋萝卜和秋白菜也能当饭吃,只要不缺水就不愁活!

这用水泥修筑的河堤,还有被疏通淤泥的河道,发挥了重大作用。

至少秋季种下的菜种,还真是活得不错的。

他们没事干的时候,就各处挖地龙。

小鸡鸭的米糠吃完后,他们挖来的地龙也派上了用场。

吃不完的就养在坑里,菜叶子也切碎了,吃完地龙再吃点菜叶子,居然还长得很好。

火炕孵蛋,他们必须学会了。

冬日的蜀地,也是下雪的,偶尔都还能冻死个人。

听说这火炕只要烧些柴火,能暖和一晚上,一炕两用,盘它!

京城,大街小巷,都有官吏在敲锣通知。

“好消息,好消息,廉租房可以报名了,街坊们,京城户籍且家中收入,一年低于十两银钱的,通通可以去报名咯!”

“等会儿,等会儿,慢点说,就是南边在修的那片房子吗?”

“可不就是那片嘛,老滕,咱们可都符合啊,你家去不?听说一月租子才一百文到一百五十文,十年之内不涨租!”

“怎么不去?那可是水泥砖瓦房,可轮得到咱们吗?”

“先报名再说啊,没轮到,也没啥损失不是?”

这一晚,整个京城的贫民都沸腾了。

虽然也有极少部分不乐意搬去郊区的。

但是,对绝大部分无房、收入又不高的人家来说,这是久旱逢甘霖啊。

天刚亮,京兆府门前那条大街,就排起了长龙。

整条街熙熙攘攘。

熟悉的不熟悉的街坊都在大声的攀谈着,了解对方条件的同时暗自和自家做比较。

听到对方比自家收入还低的时候紧张得不行,耳里要是传来比自家还富裕的也在此列又松一口气。

如此反复的忐忑着,直至看到文书在报名单上,记下自家的名字和户籍住址,才稍微放下心来。

文书们在给记下名单的时候,对前来的百姓们反复强调。

报名时间为半个月。

截止报名日后,朝廷会对这些报名的人家,做基本情况的核实,要把不符合廉租房的要求名单剔除。

尤其强调一些之前还未分家的大家庭,不能借此机会分家,一家子多占几套房的名额。

这话一说,有的现场承认错误。

有的不以为然,以为这些不过是吓唬他们的,照样我行我素。